•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国外移动支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3-08-19 11:43:12作者: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与法律合规部 高鹏飞 郭飞编辑:
当前,国外主流移动支付商业模式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国际卡公司主导模式、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模式和信息科技企业主导模式。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普及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不仅成为移动运营商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也吸引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国际卡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等主体的参与。在其市场规模迅速壮大的同时,技术和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创新。

一、国外移动支付发展概况

        1.发展概况
        据统计,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分别为489亿美元、861亿美元和1631亿美元,连续两年增速超过70%。同一机构预计,2013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2354亿美元,其中非洲、亚太、北美和西欧是移动支付开展较好的地区。

        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的地区是非洲。金融体系发展落后、银行业机构网点稀少、拥有银行账户的人口比例偏低等因素为当地移动支付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了条件,在非洲,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转账、汇款和支付的重要手段。全球最常使用手机钱包的国家有近四分之三在非洲,而全球移动支付最成功的案例则是在非洲的肯尼亚,68%的肯尼亚成年人在使用手机钱包,这一比例位居世界第一。

        亚太地区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远程支付方面,日本和韩国已步入稳定发展期,商业模式已经成熟,移动支付对传统互联网支付的渗透率已分别达20%和10%,2011年的交易规模分别为160亿美元和50亿美元;近场支付方面,日本和韩国在全球也处于领先水平,两个国家分别采用FeliCa和RFID的技术模式,在移动运营商的主导下,近场支付的商业模式较为成熟,2011年的交易规模分别达100亿美元和3亿美兀。

        北美地区中,美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较好,远程支付是主要方式,占90%的交易量,其中PayPal2011年的交易额达40亿美元。在近场支付方面,虽然出现了较多的技术模式,但总体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没有达到日本和韩国近场支付的规模。

        西欧地区中,短信支付、移动互联网支付是移动支付的主要形式,如英国的移动支付平台Monitise,主要基于这两种方式开展业务。近场支付的发展则相对缓慢,法国移动运营商Orange在尼斯部署的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是较为成功的近场支付试点,参与方包括虚拟商品内容提供商NRJ、交通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等。

        2.市场规模及结构
        (1)总量规模
        自2000年推出以来,移动支付产业交易规模逐年递增,2012年全球交易规模超过2300亿美元,预期2012~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年平均增长率为35%(如图1所示)。

国外移动支付的发展与趋势图1.jpg       

        (2)市场结构
        远程支付是移动支付的主要交易来源,2011年其交易占比为92.1%。而近场支付由于全球的技术模式、商业模式不成熟,仅在日本和韩国具有较大的交易量,交易规模占比7.9%。

        从历年数据来看(如图2所示),远程支付发展速度远远快于近场支付,并且两者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近场支付的交易占比越来越小(如图3所示)。

国外移动支付的发展与趋势图2.jpg

国外移动支付的发展与趋势图3.jpg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