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供应链多阶段确认支付方式”展望

2015-08-28 15:00:56作者:中国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 李宽编辑:金融咨询网 徐仲雅
保证物流和资金流的正常流动,是产业链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银行信贷有着自身的授信局限,而第三方支付推出的多阶段确认支付可以为供应链支付提供更好的支持,物联网在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第三方支付.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因此,尽管买卖双方都在网上交易,但并未出现多少由于结算因素导致的纠纷,甚至退货都得以顺畅进行。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买方与卖方分别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立账户,向第三方支付中介提供信用卡信息或账户信息。买方需要在账户中存入资金,并通过支付平台将该账户中的虚拟资金划转到卖方的账户,完成支付行为。在这样的支付模式下,对买卖双方都形成了制约,不再存在先付款或者先发货可能导致的上当受骗。目前网络购物往往是双方的交易,并不涉及到交易的上下游。如果考虑到交易上下游的情况,即从产业链的视角观察,供应链支付有很多独特的特征。

        与个人消费不同,企业的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购销往往是企业的命脉。从采购来说,如果采购的材料在后期使用中才发现问题,则由于已经支付,维权的难度很大。而从销售来说,如果在货品不紧俏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及时收回货款,甚至在赊销后产生坏账。尽管有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等支付方式,但银行在其中不承担第三方职责,仅仅是按约定支付。因此,这样的方式对抵御信用不良难以奏效。

        在一个产业链中,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消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产业链产生连锁式的影响。保证物流和资金流的正常流动,是产业链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物流和资金流往往并非是同步的,持续性供货阶段性结算、先预定后供货、钱货两讫、赊销等等方式均存在。在没有第三方支付功能介入时,在非钱货两讫的情况下,交易执行情况仅靠双方信誉。

        作为一个产业链来说,很难做到所有企业都能够依靠自有资金持续运转和改进。对银行信贷来说,授信是否合理与贷款的实际运用,均为关注重点,同时也是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这已超出狭义支付的范畴,但又决定了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支付能力。

一、供应链多阶段确认支付的特点

        多阶段确认支付可以为供应链支付提供更好的支持。所谓多阶段确认支付,即是在当前主流的第三方支付基础上,增加支付确认次数。通俗地说,就是钱先压在第三方,然后一笔一笔地支付。支付确认次数的增加,将导致支付乃至交易过程产生很多新的变化。为了便于建立感性的认识,我们以当前支持“三农”金融最典型的生产资料供应链为例,分析多阶段确认支付的特点。

        供应链多阶段确认支付的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纵轴为供应链的参与者,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供应链的源头育种场、终点农户以及中间种子商:横轴为时间轴,说明了事件发生的逻辑次序;橙色为物流,淡蓝色为资金流;粗箭头表示育种场和种子商之间的交易过程,可以认为是B2B交易;细箭头表示种子商和农户之间的交易,可认为是B2C的交易。实际上,供应链中可能还有很多交易方,支付的过程也可能还有钱货两讫、两阶段确认支付的情况,但都可视作多阶段确认支付的特例。因可认为所有交易都通过第三方,故涉及第三方的情况将通过文字进行说明而未在图中画出。实际上,具有基本账户管理、支付结算、信贷等多种许可的金融机构,可能更加适宜作为供应链支付的第三方。图中交易流程如下。 

图片12.jpg

        (1)交易由种子商向育种场订货而发起,种子商将自有资金打入第三方;如果第三方具有贷款许可,则种子商可先获得授信,支付时在授信额度内实现贷款的发放,这样一方面将确保贷款定向使用,另一方面只有在发生交易时才实际放款,可以降低种子商的资金成本;育种场在得到第三方通知款项已经到账后,向种子商发货。

        (2)在种子商收到种子后,一方面按照约定的比例,向第三方发出首次确认支付指令,一方面对种子进行抽检(对种子进行净度、有害杂草种子、含水量、干粒重检测并进行发芽试验等);当然,若抽检过程快,可在完成抽检后再向第三方发出确认支付指令,但若抽检则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这样的支付方式显然有利于抽检的从容实施。而如果种子商与育种场有持续的合作,则可能一次支付所有的货款,即成为两阶段确认支付。

        (3)育种场收到第三方划转的种子商支付的第一笔款项。

        (4)种子商完成了抽检,认为达到了约定的质量标准,一方面按照约定的比例,向第三方发出第二次确认支付指令,另一方面开始销售种子。若种子未通过抽检,则不会通知第三方进行第二次确认支付;若是假种子则可能要求退货;若是未达到约定的质量等级则可能按照与育种场商议,降低支付的金额: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则需要引入评判机制(包括仲裁、起诉以及其他手段,下同)。在这样的情况下,种子不会进入销售环节,种子商也没有进一步的损失,降低了坑农事件的可能性。

        (5)育种场收到第三方划转的种子商支付的第二笔款项。

        (6)种子商在达到约定的条件,例如约定的时间或销售的比例后,通知第三方支付余款。若在达到预定时间后,种子商未通知第三方,则第三方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将余款划转育种场。这样,也防止了不讲信誉的种子商对上游企业的损害。如果在销售过程中,种子商发现种子有问题,则可以一方面与育种场协商,一方面向第三方表示不支付余款;最后是否支付余款,则须通过评判机制确定。

        图中农户向种子商订货的情况与种子商向育种场订货的情况类似,下面仅对几个特别的环节进行说明。首先要说明的是,物流的包装可能是育种场的原装(图中个橙色弯箭头);也可能育种场是大包装,种子商需要根据定购情况改为小包装。标识②表示的情况是农户收到种子后,可能进行简单的检验,也可能由于是育种场的原包装而不再进行验货,而向第三方发出支付确认指令。标识④表示的情况是农户播种后根据实际的出苗情况进行判定,如果符合约定则再次向第三方提出支付确认,如果不符合则不进行确认,并可以启动评判机制。标识莺表示的情况是达到了约定时间的情况,有可能是自供货后的某一时间(绝对时间),也有可能是播种后当农作物长到可以准确判定品种和等级的时间(相对时间),根据种子是否达到约定的质量水平,而确定是否进行余款的支付确认。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支付方式支持下,实际上相同的物品由于不同的验货和支付方式,构成了种子商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是实物与服务的结合,有不同的成本,当然也就有不同的价格。对农户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产品。若第三方具有贷款业务的许可,则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弥补育种场、种子商由于资金收回时滞导致的流动性不足;同样,若对农户提供了助农贷款,则可在授信的额度内发放贷款进行支付,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农户的成本,一方面发放的贷款直接支付给了种子商,确保了贷款的专款专用。

二、物联网对多阶段供应链支付的促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物流跟踪和鉴别的能力决定了对资金流的处置,尤其在发生纠纷的时候更是如此。这便是物联网大显身手之地。

        有人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系统(RFID)、红外感应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赋予物体智能,并通过接口把需要连接的物品与国际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物品与物品相互连接的巨大的分布式网络,从而实现智能化物品识别、物品定位、物品跟踪、物品监控和管理。这一定义看起来复杂,实际上可以看作“智慧城市”的一个分支,完成感知和互联互通功能,洞察的功能则交由后台的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完成。这个定义是偏技术实现视角的,若从需求的视角看,可以认为物联网是得到某个对象的某个状态,并传输到所需场所的网络。现在流行的穿戴式设备,其实就是物联网的一个实例。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物联网确实处于初步水平,目前主要还是用于对物体的识别。射频、激光扫描、红外感应配上相应的标签,都可以解决识别物体是谁的问题,全球定位则可以解决物体的地理位置和活动路径问题。且感知物体的温度、运动、光线、密封性等在目前均不是问题,只要有相应的传感器、体积与感知的物体匹配、具有商业投入价值,物体标识及其状态就都能获得。

        物联网的第二个方面是互联互通,目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现在的网络技术能做到在所有的可接受信恩设备之间的通信,但却不能保证对所交换信息含义的正确解析与使用。在没有建立信息采集与交换标准的情况下,物联网设备的种类就五花八门、指标千差万别,造成有数据但不能互相理解的格局。

        供应链多阶段确认支付的方式,如果能够得到物联网的支持,将使得在交易中实物的质量得到更好保证,大大提高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与销售成本,有利于创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秩序。以图中农户购置种子为例,种子商交付给农户的种子,若在育种场出厂时就密封包装,并启动了传感器,传感器就能记载密封状态和打开的时间;若要追踪种子在运输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则可用传感器记录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温湿度、大气压力,并用全球定位系统记录运输的途径。这样在农户订购种子时,就可以不仅仅指定是哪种种子,且可以规定在哪里包装、运输路径和运输环境的种子;在到货后,主要是对种子包装中记载的信息进行核对,在数量、信息都一致的情况下,就可以通知第三方进行首次的支付确认。验货环节也可以在物联网的支持下进行,可以使用特定的传感器,例如一组摄像机对验货的情况进行监测,更进一步地,验货也可以通过物联网由种子商和农户共同控制进行;同时,验货的数据也可以记录到相应的传感器中,例如发芽试验的水温与水的PH值,避免了居心不良的人对种子商和育种场的栽赃。在图中所示的第二次验货、第三次验货时,物联网则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自播种开始,按照给定的规则采集相关数据,包括土壤的墒情与养分检测、关键植物生长的视频等,确保数据的真实可信。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支付确认步骤都将变得简单,作弊的成本将大大提高,有利于良好市场秩序的建立与巩固。

        物联网与支付方式结合,有三个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一是传感器的体量和成本。若体量太大就不能实用,若成本太高就失去价值。在当前的情况下,如果微型化存在难度,则可通过带有物联网功能的容器来进行特定物品例如种子的传递。尽管会提高交易的成本,但能够提供可信的质量,很有可能首先被部分客户所接受。二是信息的定义可以相互理解并可交换。对一个物体来说,往往具有多个方面的属性,在这些属性在不同的情景下权重并不相同。例如种子在传递时,重量和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属性,而在种植时适宜的墒情和栽培方式是其重要的属性。因此应针对多阶段确认支付的特点,结合具体物流中物品的内容确定相关的指标,明确计量方法和单位,规定信息的记录与描述方式,制订相关的信息采集、物流描述与交换报文标准,进而实现智慧物流。三是在起步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信息安全,避免多阶段确认支付中的纠纷。必须建立在信息可信的基础上,如果采集或传输的信息是假的,这样的支付方式就会受到严重的质疑。由于在不同交易情况下物联网链接的物体不同、物体的价值体现方式不同、外在环境不同,面临的威胁和能够采取的组织安全策略也不同,故可能难以简单规定应达到何种安全要求。为此,应在起步阶段,就按照ISO/IEC 154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系列标准的要求编制保护轮廓PP,对物联网中重要的信息采集和传输系统,均应通过TOE评估。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