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系统建设与展望

2018-01-08 14:47:49作者:兴业银行信息科技部 唐敏 云凤生编辑:金融咨询网
商业银行为了适应资产证券化业务常态化开展的要求,在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也纷纷启动资产证券化系统的规划或建设工作。兴业银行于2014年9月启动资产证券化系统的建设,并于2015年四季度完成系统的上线投产,成为股份制银行中首家完成专业资产证券化系统建设的银行。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ABS)是指将缺乏即期流动性、但有可预见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收入流的资产进行组合和信用增级,并依托该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未来现金流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可以流通的有价证券的结构性融资活动。

一、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最早出现于2002年,真正受到政府支持是在2005年,而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而停滞。2012年资产证券化工作重启后,同年8月人民银行、银监会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2]127号),此后资产证券化业务迅速发展。2014年11月2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通知明确“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2015年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关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注册发行正式起航。

        在多项政策的刺激下,自2014年起,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全国共发行1386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金额为5930.39亿元,同比增长79%,市场存量为7178.89亿元,同比增长128%。这两年共发行各类产品逾9000亿元,是前9年发行总量的6倍多,市场规模较2013年末增长了15倍。

        兴业银行自2007年12月发行首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以来,一直致力于证券化业务的创新和研究,2014年共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3期,发行金额合计150.49亿元,发行金额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二。2015年,共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4期,发行金额合计232.292亿元,比2014年增长54.36%,发行规模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一。

        从产品结构看,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始终占较大比重,为此本文将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二、资产证券化信息系统建设状况

        从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来看,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信贷资产证券占很大的比重,早期商业银行在做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时,一般会对行内原有的对公信贷、零售信贷、核心系统等进行改造,增加资产池、资产转让交易、证券化代管理贷款存续期管理等模块,以支持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

        由于缺乏专业系统,仅依赖行内已有系统的改造支撑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将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

        (1)业务信息及档案电子化程度较低并散落在各个系统,难以满足行内管理及外部监管的相关要求。

        (2)系统间割裂,未打通前中后台的线上作业流程,前中后台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成本较高,导致业务办理效率较低。

        (3)部分业务环节无系统支撑,依赖手工处理,不利于操作风险的控制等。

        伴随着近年来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存在尽职调查材料收集困难、材料标准不统一,现金流预测、次级收益率测算等量化模型、存续期管理等缺乏系统支持,导致发行效率较低、操作风险较大等。

        商业银行为了适应资产证券化业务常态化开展的要求,在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也纷纷启动资产证券化系统的规划或建设工作。兴业银行于2014年9月启动资产证券化系统的建设,并于2015年四季度完成系统的上线投产,成为股份制银行中首家完成专业资产证券化系统建设的银行。

三、资产证券化信息系统建设要点

        1.基础资产管理

        具备可供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前提条件,信贷ABS业务的基础资产一般包含公司信贷资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汽车抵押贷款、消费性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其中公司信贷资产为信贷ABS业务最主要的基础资产。企业ABS业务的基础资产一般包含融资租赁资产、公用事业收费权、应收账款、信托收益权等。

        资产证券化系统需提供可供证券化的底层基础资产的查询、筛选功能,资产信息及档案资料的查看、调阅功能,通过上述功能辅助相关人员进行基础资产筛选以及开展尽职调查。基础资产若为商业银行内部的资产,如公司信贷资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资产证券化系统可与行内对公信贷、零售信贷系统建立数据接口,实现资产的导入及每日资产信息的更新;若基础资产为行外资产,可与外部系统建立接口或开发手工导入功能,支持行外资产的导入及更新。基础资产导入后,系统前端应提供基础资产展现、查询、档案资料的调用页面及功能。

        2.策略模型

        资产支持证券在发行时,包含优先档债券和次级档债券,优先档债券的发行利率一般通过询价的方式获取发行利率区间,次级档债券的收益率通过系统内置的策略模型自动计算得出。策略模型包含资产组合管理与分析、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再投资收益及现金流归集测算模型、现金流出及次级收益率测算模型等。

        从现有基础资产中筛选符合一定条件的资产,形成资产组合,并对资产组合进行分析。可按行业、预期收益率、剩余期限、地区分布等维度进行资产组合的结构分析;可对资产组合的静态现金流入进行测算,测算从封包日起,资产组合中每笔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并按照回款日进行现金流归集。

        根据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入情况,设定资产组合对应地的资产支持证券的各类结构要素,即:确定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日、兑付频率、兑付具体时间点、各档规模、优先档的发行利率区间、本金偿还方式(过手型或固定摊还型)、触发加速清偿事件的违约率、每档资产支持证券的到期日等。

        根据已确定好的资产支持证券兑付频率、兑付日期,测算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的再投资收益,将基础资产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含再投资收益)按照兑付日确定的回收期间进行归集。

        根据给定的资产支持证券结构要素,按照兑付日归集可用于兑付的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含再投资收益)后,按支付项优先劣后顺序,测算各兑付日的各项支出现金流明细,汇总分摊到次级档债券的未来现金流之和,并通过公式:次级档票面收益率=(次级档的未来现金流之和一次级档本金)/次级档本金/次级档年限,即可计算出次级档债券的票面收益率。

        3.产品管理

        资产证券化产品完成结构设计及定价后,会进入正式的发行环节,通过产品管理模块,可支持产品信息的维护。产品信息包含产品基本信息,例如产品代码、产品名称、产品类型、产品状态、产品规模、成立日、到期日、封包日、用于接收基础资产现金流的回款账户、信托公司名称(SPV)等;同时包含产品项下证券的明细信息,例如证券名称、证券代码、证券档次结构、发行日、到期日、计息方式、付息频率、发行价格、发行金额、发行时票面利率等。当产品正式生效后,支持以产品为维度,查看产品项下基础资产的明细信息以及产品项下的交易明细信息。

        4.资产交易

        在资产证券化系统中最常见的资产交易有两类:一是基础资产卖出交易,即在证券化基础资产交割当日,选择某个资产组合,发起资产卖出交易流程,将资产证券化产品卖出给受让方;二是基础资产的赎回交易,当资产证券化产品满足清仓回购的条件或证券化基础资产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时,可对资产证券化产品项下部分或全部基础资产发起赎回交易。伴随着资产交易的生效,资产的状态为发生改变,若资产卖出交易生效,资产则成功出表,例如,信贷资产会从行内表内资产转变成表外代管理资产;相反,资产赎回交易生效,则代表资产回表成功,例如之前被卖出的信贷资产则从表外代管理资产转回表内资产;同时,伴随着资产交易,必定涉及款项的收付及清算核算。

        除了上述两类最常用的交易外,根据《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风险自留比例的文件》([2013]第21号公告)有关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应持有由其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一定比例的要求,可开发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买入/卖出交易,以支持风险自留部分的持有及卖出。

        5.清算核算

        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例,其涉及的清算核算主要包含资产交易生效对应的账务处理,如表内资产的结清与表外资产的创建、表外资产的回表结清与表内资产恢复等,以及与资产交易相关的资金的清算,如待处理信贷资产转让资金的转付,即将通过发行证券化产品募集到的发行募集款转付至基础资产的提供方各分支行;赎回资产应付款的转付,即将基础资产赎回所需款项转付至信托机构(SPV)等。在证券化产品的存续期,虽然基础资产已出表,但基础资产的提供方仍需履行基础资产的代管理职责,所以系统需要支持代收代管理贷款应付款的上划及转付,即将存续期回收到的本金和利息由基础资产的提供方上划归集并统一划拨至信托机构(SPV)。同时,清算环节还涉及证券化产品发行过程发行费用的支付以及贷款服务费的收取、分配及转付等。

        清算核算功能模块在实现上通常会涉及与核心账务系统的联动及相关交易的调用及改造等。

        6.存续期管理

        资产证券化业务存续期管理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存续期管理,二是证券化产品存续期管理。

        资产证券化产品存续期内,基础资产的提供方仍履行基础资产存续期内的管理职责,如贷后检查、基础资产到期提醒、基础资产逾期预警、基础资产的五级分类等。在系统设计上,提供基础资产的贷后管理功能,支持贷后检查信息的录入、贷后检查报告模板的下载、贷后检查报告的上传、查阅等;提供基础资产到期提醒功能,在证券化基础资产结息日、本金到期日前几天向基础资产的提供方或其他相关人员给出贷款到期或结息的提示信息,以便于催促借款人足额偿还本金、利息;提供基础资产逾期预警功能,及时显示基础资产的逾期天数、逾期本金、欠息金额等;提供基础资产五级分类维护功能,及时更新调整基础资产的风险分类。

        证券化产品的存续期管理包含产品存续期间现金流管理与分析、压力测试等。产品存续期间,按管理人员要求的频率,比较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及其再投资产生的现金流之和与产品支出现金流,并报告现金流之间的差异,若出现产品支出现金流大于基础资产产生现金流及其再投资产生的现金流之和的情况,则系统自动生成异常情况报告给予提示;进行压力测试的前提条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基础资产提前还款、出现违约、基准利率调整等,针对上述场景,系统支持调用次级收益率测算模型,通过修改基础资产提前还款金额、违约损失率、调整后的基准利率,来对产品各档次到期日及收益率进行压力测试。

四、资产证券化信息系统建设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及成熟,专业的资产证券化系统可有助于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统一集中管理、提升证券化产品的结构设计及定价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资产证券化业务从产品端到资金端全流程的管控、账务的自动核算及资金的自动清算等,从而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风险、提升业务办理效率。

        本文在系统建设方面,主要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为切入点提出了系统建设的要点,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商业银行面临“资产荒”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不愿将行内优质信贷资产出表证券化,进而转向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以赚取中间业务收入,为此,在系统建设方面,应进一步考虑基础资产的多元化,同时根据不同的基础资产调整适用于证券化产品设计及定价的策略模型。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