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银行建设模式

2018-07-23 16:01:24作者:重庆富民银行行长 孙中东编辑:金融咨询网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银行建设模式作为软科学项目荣获2016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特性,华瑞银行在没有强大的互联网基因的背景下,在银行业多年科技发展的成果基础上,逐步摸索的建设路径对于同业就有较大的参考借鉴意义。

上海华瑞银行(以下简称“华瑞银行”)作为我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从成立之初便将发展互联网业务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互联网改变不了金融的本质,金融和互联网碰撞改变的是金融的风控模式和服务模式。那么银行业到底要向互联网学习什么?

图片1.jpg
重庆富民银行行长 孙中东

  首先我们看互联网公司如何展业,包括Facebook、Twitter、微信等互联网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通过强大的开放平台体系和用户体系在互联网展业,连接各类生态参与者;我国的“互联网+”战略强调开放、连接和融合的特点,从银行金融科技的角度理解,我们认为“互联网+”的加号是开放平台和SDK。再回归到银行的核心能力,银行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息中介职能其实是一种可以不依赖于物理网点的服务。

  以上的思考触发我们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智慧银行建设模式。该模式重点解决我们在建设初期的架构选择问题,分布式架构和集中式架构在该模式下能够实现完美的融合;同时解决了银行传统金融服务与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强调了银行应该坚守在金融领域的专业阵地,但是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及互联网方式使金融服务惠及小微大众。此外,该模式重点解决了银行通过互联网展业的市场问题,通过开放金融服务面向整个互联网产业生态,通过SDK这一利器直接触达互联网各种垂直场景。

  建设一家新兴银行,笔者认为脑海中一定要有两张图:

  一张是目标规划图(Citymap),1+1+N架构布局图便是我们整个建设模式的Citymap(如图1所示)。

图片2.jpg

  第一个“1”是银行的传统金融能力,这里的传统绝不是“守旧”的意思,而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部分,我们在建设初期就按照“渠道-客户-产品-财务-管理信息”五大价值链来打造银行的传统服务能力,迅速支撑银行各类基础业务的开展;

  第一个“+”是打通银行传统金融服务和银行互联网服务的连接器。银行做互联网,绝不是做网银,而是要打造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平台上多种模式和金融能力的连接属于银行内部的对接,最好的方式是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

  第二个“1”是银行的互联网金融能力或者可以称作“互联网平台”,通过它把银行的金融服务的触角深深地植入到互联网的沃土之中;

  第二个“+”是银行互联网服务和互联网上多种创新模式的连接器,目的是连接一切。银行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对客户,通过这个连接器能以相对标准的服务模式对所有互联网的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这个“+”代表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或者更深层的综合金融服务SDK;“N”则代表着多种场景、多种客户、多种模式等,它背后是银行需要服务的互联网蓝海市场。

  另一张是实施路径图(Roadmap),金字塔路径图里则体现了我们建设模式的实施路线(如图2所示)。

图片3.jpg

  从图2可以看出,最底层的基础金融服务能力是根本,夯实基础是向上发力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家新型民营银行,华瑞银行若仅依赖传统银行构建模式打造基础金融能力则不符合互联网环境下的快节奏,只有抓紧时间,并行建设才能谋得生存之地,即一方面加强基础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另一方面构建符合互联网化趋势的产品与模式。互联网平台及开放平台既是互联网银行架构的探索,也是1+1+N智慧银行架构体系的关键。与传统银行以系统改造升级完成互联网化的方式不同,只有整体架构以互联网为设计理念,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对接,将传统金融服务的产品与流程转换成具备移动化、场景化、小金额、大客户量、简单流程、高效响应等特点的互联网产品与流程,再进一步通过开放平台以综合金融服务SDK的产品模式,将互联网化的金融服务能力开放至外部生态中,才能实现从底层能力到上层能力的逐层创新与开放。

  以上两张图构成了该建设模式的核心内容,具体建设模式的细节在此不做赘述,重点阐述一下该建设模式的几大特点。

一、服务实体经济,关键在于触达

  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变化本质是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分散化、场景化,传统金融服务的触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移动化的金融需求。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有1700万个APP,也就衍生出1700万个细分消费场景,这样海量细分的消费金融场景市场,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很难触及,目前银行业主流的模式是把银行开到手机里,但是该模式与场景无关,一种基于金融科技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是把银行开到每个APP里,通过SDK连接银行服务和消费金融场景。通过SDK这一可以触达场景的工具才能真正掌握信息流、资金流,消除金融服务过程的信息壁垒,让金融服务真正触达并服务好实体经济领域。

二、“借船出海”的展业模式

  银行在互联网上展业通常会选择如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是自建场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会选择电商或者某个特定的场景切入,通过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丰富场景的各类交易及客户活跃度,并通过一定的绩效考核手段促使自建场景的各类经营指标短期内迅速见效。

  第二种是一类强强联合的合作模式,商业银行巨头选择与互联网公司巨头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凭借各自在金融、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寻找契合双方需求的合作点,先后通过高层互动、协议签署、具体项目协商和选择、项目正式推广等阶段,双方更深层的合作则会共同出资成立专业化独立运作的公司。

  第三种是我们选择的“借船出海”的展业模式,它强调的是在一个场景生态下,银行与各类企业各司其职、各补其位及理念,各类实体企业回归主营业务,金融机构专注金融服务,通过金融SDK降低服务门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效益,以更好地惠及更多的人群,共同构筑一个良性且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

三、智慧银行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1+1+N智慧银行建设模式除了阐述对于新兴银行及成熟银行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建设方法论,也从另一层面给出了智慧银行的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对成熟银行而言,在第一个“1”范畴包括的客户、账户、交易、产品、渠道、风险管理等能力建设已经基本就绪,但是在第二个“1”的领域:互联网产业链服务、电商化的产品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互联网上公私一体化、跨行跨境一体化、交易封装、金融开放合作、大数据云计算支撑等能力建设方面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领域,成熟银行可以结合自身综合能力,对比分析现存的差距,制定对应的完善计划,来推进银行互联网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科技驱动业务转型的发展思路

  众所周知,目前主流的商业银行都已经充分意识到移动互联市场的重要性,纷纷推出了自身的移动战略和布局,从各类银行,如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直销银行功能的不断迭代更新到用户体验的日趋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服务、产品、体验趋同的局面。

  从华瑞银行自身的资源禀赋而言,推出一款APP并不复杂,但对于自身服务能力及产品体系能否吸引足够多的用户及提升用户黏性,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华瑞银行与其在银行APP的红海市场去打拼,不如将银行服务封装成SDK,供各类需要金融服务的APP使用,那怎么将银行服务封装到SDK这一移动互联网的连接器中,这离不开科技驱动业务转型的思路,以往线下的业务流程无法适应线上高效性的要求,怎么通过SDK封装构建全线上的业务流程来满足线上高频、高效、安全的交易特性;怎么通过6行代码即可调用银行的金融服务,需要科技引领,结合金融科技手段,使金融业务接口封装真正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合作伙伴。

五、创新的移动安全体系

  移动互联网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恶意木马病毒到网络攻击,从数据泄露到网络欺诈,华瑞银行要在互联网展业,如果无法应对以上情况,那将无法保护银行及客户的资金及信息安全。所以我们推出了面向移动互联的“十八罗汉”安全体系,具体覆盖数据安全、身份认证、业务安全、客户端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六大领域,其中的H5安全键盘、一机一密、一包一密推出时在业界均为首创,我们在安全领域的创新将会持续推进,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障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六、基于架构、技术体系、信息系统的创新型管理模式实现信息科技快速响应业务及市场

  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兼容并蓄,平滑地解决了传统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基于对移动互联、大数据、区块链的技术体系的充分应用,从纯H5技术的朋友圈银行植入社交网络到SDK对外输出金融服务,从大数据的基础平台搭建到大数据精准营销及反欺诈应用,从Ripple跨境支付验证到联合贷款的区块链清算落地,这些充分体现了我们依托新技术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的决心;近三年来,华瑞银行快速建设上线并迭代了能支持银行全牌照业务的100多套信息系统,投产上线超1000个版本,数据中心生产安全零事件。这些背后依托的是规划先行,架构管控的顶层管理思路、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全流程管控方式以及严守数据中心生产安全红线的责任意识,最终保障银行的安全合规、稳定运营,以便快速敏捷响应市场。

七、华瑞银行在信息科技领域及互联网业务领域创新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新兴民营银行,华瑞银行在信息科技及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探索道路并不孤独,我们不断与国内外领先的金融机构交流,共同探讨创新模式及合作空间,从国际投行到大型商业银行,从港澳台地区银行到国内城商行和民营银行,前后有超过60家银行同业机构来访并给予指导和肯定,为华瑞银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坚定着我们创新发展的决心。

八、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实践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银行建设模式作为软科学项目获奖,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特性,华瑞银行在没有强大的互联网基因的背景下,在银行业多年科技发展的成果基础上,逐步摸索的建设路径是具有参考借鉴意义的。无论是对于推进互联网转型的成熟性商业银行还是新兴的民营银行,如何寻找循序渐进而非颠覆式的发展模式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循序渐进要求银行必须有明确的实施路径并且可预期的实施效果,非颠覆式则要求银行互联网转型怎样继承现有金融服务能力,根本上解决互联网转型过程的成本可控问题。华瑞银行能够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投入在互联网业务领域快速实现盈利,相信其他银行同业同样可以做到。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智慧银行建设模式是新兴民营银行在发展初期的自主化探索银行能力建设模式及路线的典型实践案例,银行科技发展奖作为金融业唯一的部级奖项,代表了银行业金融科技的最高水平,华瑞银行能够获此殊荣体现了人民银行对于新兴民营银行的扶持和鼓励,该荣誉也将不断鞭笞我们继续深入金融科技领域进行创新探索,督促我们继续履行民营银行服务小微大众的历史使命,为普惠金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