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腾龙”核心为业务转型插上翅膀

2019-02-20 18:17:49作者:平安银行科技开发中心总经理 刘俊杰编辑:金融咨询网
“腾龙”核心业务系统的成功上线,标志着平安银行迈进核心业务系统4.0时代(适应互联网时代),为平安银行战略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零售业务的战略投入和智能化布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将在未来承接集团海量客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平安银行“腾龙”核心业务系统是采用互联网架构与技术、自主设计与研发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腾龙”核心业务系统的成功上线,标志着平安银行迈进核心业务系统4.0时代(适应互联网时代),为平安银行战略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零售业务的战略投入和智能化布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将在未来承接集团海量客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图片1.jpg
平安银行科技开发中心总经理 刘俊杰

自主建设

  2013年起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而互联网金融的营销或秒杀等业务模式带来的瞬间高并发交易负载,以及创新产品日新月异等,对传统金融服务的支撑体系持续带来冲击,促使银行不断优化IT架构。2015平安银行开启大零售转型战略,对银行IT架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IT架构转型成为必然。

  基于此背景,平安银行于2015年9月启动了新一代核心系统(简称“腾龙”核心系统)建设项目,并确定核心系统建设策略为:以平安银行自身远景目标为指引,由银行方牵头,基于第三方厂商原型平台(不是产品套件),结合银行方数十年的核心系统建设经验、以及对现代技术的理解,自主全新设计、自主建设开发新一代核心系统。为达成自主可控目标,平安银行在“腾龙”核心系统架构设计、关键方案设计上坚持自主规划、自主设计,例如在核心系统总体架构、联机交易调度框架、批量调度框架、后台处理机制、产品工厂、费用工厂、产品与核算分离、实时读写分离、热点账户处理、异步处理、异步信息交换等机制进行全面自主创新设计,铸就了核心技术的高度自主可控。

  经过13个月的努力,“腾龙”核心系统于2016年10月一次性投产切换成功上线,顺利达成了预期目标:一是从封闭走向开放,基于开发平台,采用SOA化、组件化设计,包括整合对公核心系统、零售核心系统为一个核心,同时涵盖零售、对公、同业存款以及电子账户;二是具备亿级处理能力,包括具备亿级账户数量、亿级日交易量的处理能力;三是技术架构先进,包括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弹性扩展能力、具备快速应变能力、支持产品和核算分离、具备分布式架构能力;四是实现银行自主可控,包括架构自主设计、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核心知识自主掌握。

业务特点

  基于平安银行过往国内外几个核心系统的经验沉淀与总结,“腾龙”核心系统在设计时博采众长,在业务上不仅借鉴吸收国外核心系统高度产品参数化的特点,同时还充分支持国内电子账户、营改增、自贸区等特色业务。主要业务特点如下。

  1.全面的账户体系

  在2015年下半年“腾龙”核心系统总体方案设计阶段,随互联网金融普及,电子账户已在银行广泛开立及使用,此时央行[2015]392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尚未出台,尚未有Ⅰ类户、Ⅱ类户或Ⅲ类户的规范化划分,但在什么系统、如何支持电子账户使用是银行IT系统架构设计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当时,业界对此有两种实施方案路径,方案一是在核心系统支持电子账户,方案二是建立独立于核心系统的电子账户体系(或称互联网核心),核心系统架构设计团队也站在方案选型的十字路口,似乎两个方案各有优缺点、一时争持不下。再经周密论证,考虑到虽然电子账户的账户属性比较灵活、安全管控规则存在差异,交易具有小额、高频、瞬间高并发特点,但电子账户本质上也是账户,其灵活账户属性可以通过核心系统产品化、参数化设计来支持,其高频、瞬间高并发的特性可以通过分布式架构思路进行解决,少部分差异化的身份核验等安全管控机制在渠道系统实施,最终我行方案决策选择在核心系统统一支持完整的账户体系,含支持零售、对公、同业、电子账户、内部户、自贸区、离岸等多种账户体系。该设计方案面对后来监管对Ⅱ/Ⅲ类账户体系的要求,主要控制规则在核心系统统一支持,渠道系统改造范围比较可控,项目快速实施,较好地满足了业务要求。

  2.产品与核算分离

  通过产品与核算分离设计(参见图1),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子系统。

  图片2.jpg
图1产品与核算分离机制

  通过产品核算分离设计,改变以往业务处理与核算处理互相制约的局面,通过交易与核算分离降低了产品层与核算层的耦合度,明确了系统功能定位,例如核心业务系统负责客户服务、产品、合约处理,会计核算系统负责账务核算加工。同时,有效提升产品创新效率,产品流程修改不影响后台会计核算,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增加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提供多维度的会计信息以应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满足越来越复杂的核算准则要求,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支持准实时清算及余额查询,提高科目余额时效性,有效提升头寸管理、资金管理水平。

  3.产品工厂

  基于产品模板和参数配置机制,实现业务产品的工厂化管理,缩短新产品面市周期,产品配置过程根据业务需求从产品模板的条件和属性列表中选择,进行个性化组合和定制产品,支持各业务条线将创新产品快速推向市场,以及支持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产品组合与定制。

  4.全面支持利率市场化

  通过区分基准利率、我行挂牌利率、产品利率、签约利率等机制,可灵活定义多种利率模型,全面支持利率市场化需求。

  5.全行统一费用目录

  “腾龙”核心系统的费用工厂,通过灵活的参数化设置,支撑动态定价,费用标准、费用摊销、客户优免的参数配置,实现自动计算和摊销减少人工处理。同时构建全行统一费用服务目录和费用登记薄,支持按机构、渠道、费项、缴费客户信息、产品、收入/支出等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有效提升了全行费用精细化管理能力。

  6.全面支持营改增业务

  在核心建设项目期间,适逢财政部要求全面在金融行业实施“营改增”,以此为契机,我行制定了方案在核心系统产品层及交易层实现了实时价税分离,全面满足营改增需求,并且在方案设计上,充分考虑到营改增业务的税率、应税产品/服务的变化,通过配置化管理方式,能较为灵活、快速地支持营改增后续业务发展和变化。

  7.有效推动数据治理

  大家都知道数据治理是一个长期、影响面大的工作,我行借核心系统建设契机,积极推动数据治理工作。从核心业务公共数据源头入手,一方面是统一业务数据标准,包括统一代码长度及编码方式、统一各类代码取值、统一科目体系、统一费用登记薄、统一客户信息。另一方面是提升业务数据完整性,包括提升交易对手信息完整性、提升自贸区监管字段完整性、提升收费信息完整性、丰富会计核算字段信息。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工作,对提升全行数据质量、数据推送时效及完整性,提高管理分析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技术创新

  在技术方面,“腾龙”核心系统搭建了基于开放平台和面向服务组件的体系架构,实现交易的服务化、原子化,广泛吸收互联网架构部分特点,在技术上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

  1.架构开放

  “腾龙”核心系统架构从封闭走向开放、不再依赖主机系统,应用服务器基于普通的X86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基于小型机。应用架构设计上采用标准J2EE架构、借鉴SOA思想,实现交易的服务化、原子化。

  2.吸收互联网架构特点

  “腾龙”核心系统设计吸收采用互联网架构特点,包括使用分库分表设计、异步处理、读写分离等技术,优化系统架构,提升交易处理性能。

  3.实时读写分离

  交易设计上将占比50%以上的查询类交易从核心交易系统分离出来,单独配置查询应用、数据库服务器,避免查询类交易抢占金融类交易的资源,有效提升了核心系统的联机交易处理能力。

  4.异步信息交换机制

  应用架构采用独有的“双总线”创新设计,提供交易驱动(企业服务总线)和异步消息驱动(信息交换总线)双处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系统架构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吞吐能力。

  5.单账户高并发机制

  对于热点账户,创新性的采用单账户高并发技术,并内置于应用平台成为通用方案,有效解决了单账户高并发可能引致锁冲突或交易堵塞等问题。

  6.应用异步处理技术

  “腾龙”核心系统项目在银行核心业务处理各环节中大量应用了异步处理技术,包括转账处理、交易核算分离、实时读写分离、热点账户处理、系统间异步处理等关键设计都使用了异步机制,大幅优化业务处理逻辑、提升核心整体处理能力。

  核心系统是银行最为关键的系统,从稳定性考虑一般对新技术应用比较谨慎,而平安银行在“腾龙”核心系统建设过程中大胆尝试,全面借鉴互联网思想,自主设计、大量采用异步技术、读写分离、分表设计等创新技术,系统投产后,运行平稳,在性能、处理能力、灵活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提升。平安银行作为先行实践者,成功采用互联网架构与技术,自主设计与研发的核心业务系统,满足“安全、自主、可控”的要求,并为行业核心系统的创新与发展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图片3.jpg

助推发展

  “腾龙”核心系统自2016年10月投产后,整体运行稳定,联机交易效率高,日终批量耗时短,性能超过了预期设计目标,实现账户数、单日交易处理能力从千万级向亿级的跃升,日终批量耗时30分钟。

  2017年初,平安银行提出“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转型战略,致力于打造“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和“卓越的精品公司银行”,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业务量、账户数、新产品持续增长,其中交易量增长3.5倍以上、账户数增长了80%。从近一年半的运行情况来看,“腾龙”核心系统相对原核心系统的可用性、稳定性大幅提高,2017年可用率达100%。同时得益于银行对核心系统全面自主可控及核心系统高度组件化、产品化的设计,新需求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