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新一代核心系统开启银行新生活

2019-03-06 11:50:39作者: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科技信息部总经理 杨柳编辑:金融咨询网
新一代核心系统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基础上,完全基于开源开放架构并采用Java分层,实现从小型机到X86服务器的集群部署,创新研发交易报文回放体系,使用交易与核算分离等技术创新模式。

前言

  新一代核心系统通过对多级账户管理体系、产品丰富性和个性化定制等功能的支持,有力推进我行以客户为中心,产品多元化、快速响应市场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特色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等的系统支撑需要,有助于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图片1.jpg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科技信息部总经理 杨柳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简称“重庆农商行”)新一代核心系统于2017年4月23日按计划顺利成功投产上线。作为该行历年来重要程度最高,复杂程度最大的信息系统工程,经历近两年的论证、设计、开发及测试工作,不仅凝聚了监管机构、行领导、科技人员及业务人员的大量心血,也是重庆农商行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新一代核心系统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基础上,完全基于开源开放架构并采用Java分层,实现从小型机到X86服务器的集群部署,创新研发交易报文回放体系,使用交易与核算分离等技术创新模式。该系统基于“产品为中心”和“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且完全由行方自行设计和开发,实现了全部技术的自主可控。

  新一代核心系统上线投产后,重庆农商行核心业务系统交易处理能力实现单日交易处理笔数从1千万级到6千万级的飞跃。同时,通过多级账户管理体系、交易与核算分离、产品丰富性和个性化定制等功能的支持,有力推进了该行以客户为中心,产品多元化、快速响应市场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该行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特色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等的系统支撑需要,有助于该行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新一代核心系统的成功上线,标志着该行以信息技术革新、IT运维服务架构改进来支撑全面业务发展取得了又一次突破性进展,同时也是深入贯彻执行“自主可控、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成果,为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宝贵经验,同时也为该行IT的可持续发展掀开崭新一页。

因势而变,助力迎接互联网金融新时代

  在国家“互联网+”战略指导下,银行业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迅猛发展,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及个性化需求不断涌现,银行战略和业务上的变化最终转化为对IT系统的迫切需求,银行信息化系统中的核心系统直接决定了银行的运营效率、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银行核心系统是业务实现的根基。银行核心系统优化必须走在业务变革创新之前。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将会有更多的客户资源,随着业务发展“电子账户”数也会快速增长,这些账户会占用更多的计算机资源空间,造成系统效率降低,增加潜在风险。相较于支付宝的IT系统可以支撑每分钟不低于200万笔的支付交易量,我行核心系统处理能力亟待提升,因此我们需要应用云技术体系、集群服务等新兴技术手段,支持业务发展,保障系统稳定性。

前瞻规划,助力打造自主可控开放式架构平台

  重庆农商行原有核心系统基于IBM小型机,采用RPG语言,于2002年建成投产,有效支撑了我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但是原核心系统无法支撑完全以客户为中心的未来业务模式发展,系统架构分层不够细腻,核心系统交易以会计核算及清算为目的进行记账,对未来以互联网为主要交易渠道高速增长的业务量的支撑出现效率瓶颈。

  为此,我们不再仅着眼于一个个独立的产品或业务条线,而是以全行一盘棋的思维去规划和研发系统,吸纳国内外领先实践和经验,结合我行实际,前瞻性规划新一代核心架构。新一代核心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通过改变核心系统内部处理机制,对原核心系统技术架构的完全更换,实现核心系统交易核算功能的分离,在大幅提升交易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明显降低交易处理耗时。同时通过对多级账户管理体系、产品丰富性和个性化定制等功能的支持,有力推进以客户为中心、产品多元化、快速响应市场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特色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等的系统支撑需要,有助于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前,我行完成对核心系统的多次优化,成功实现核心系统的解耦瘦身,完成了开放式架构技术的验证和储备,打造了完整的科技业务人才梯队,为正式采用开放式架构的核心系统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开放式架构体系方面,新一代核心系统完全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并实现对应用、基础软件、硬件完全隔离分层设计。通过对应用层的产品、基础金融服务、数据库访问,以及后端基础系统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的隔离和解耦,有效实现了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平台无关性,可以采用多种解决方案实现具体业务需求和系统整体架构的开放性。同时建立了开放式层次化的公共技术平台。该平台不仅应用于核心业务系统中,还能在今后信贷、支付、中间业务等其他业务系统平台升级中得到应用,实现全行信息系统技术架构的统一,有利于全行金融服务的标准化。

  在交易核算的分离方面,通过采用开放式架构体系对核心系统进行重构,有效实现了不同交易之间的解耦。核心系统实现对行内所有渠道交易、风险管理、外连、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支撑。通过对交易的类别进行完全梳理和甄别,将原有交易归类为联机交易、批处理交易、清核算交易等不同类别,并将同类交易部署在同一应用服务器中,实现单一应用服务器中的服务高内聚,不同应用服务器间的服务低耦合。同时通过在不同应用服务器中实现不同的交易服务,可以针对性地对应用服务器进行监控维护、性能扩充或备份,有效确保核心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在系统的部署方面,新一代核心系统通过大集群的方式部署,在“两地三中心”间进行负载均衡,充分应用已有的两地三中心架构,实现应用的多活。同时数据通过采用ODG技术进行同步日志备份,实现数据本地双活,多地实时备份,确保了核心系统的数据安全。

架构领先,助力业务转型发展

  自2017年4月23日上线以来,截至目前系统相关主机及网络设备运行平稳,未发生中断或宕机事件。数据库主机和应用服务器主机的CPU、磁盘IO等资源负载较低,远超原核心系统交易处理能力。截至2018年3月15日,完成核心交易27.04亿笔,日峰值交易量1839万笔(2018年2月13日),平台交易成功率稳定在99.99%以上。新一代核心系统不仅创新实现了技术上的全面自主可控,在架构上也更加先进和高效,上线投产后将对全行未来5~10年的发展做到“三个支撑”。一是支撑落实经营发展战略。新系统由我行自行设计研发,不仅风险自主可控,而且更加贴近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特色,为我行落实经营发展战略,尤其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二是支撑业务转型发展。新系统上线后,交易处理能力实现了单日交易处理笔数从1000万级到6000万级的飞跃,将有效支撑全行业务的持续发展。同时,新系统以“客户为中心”的体系架构,支持差异化的风险管控和精细化的业务制订策略,可从组织架构、业务模式、激励机制、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有力支撑全行的经营转型。三是支撑金融产品创新。新系统充分考虑了未来银行业务的变化方向,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对产品参数进行了规范和组织,大幅缩短了新产品的系统开发周期,系统之间的对接更加灵活,上线后将进一步加快金融创新产品的上市速度,“新一代”建成了参数化的金融产品装配工厂及配套的敏捷研发机制,能够基于产品线、基础产品和产品条件等维度,快速推出定制化的可销售产品,有效支撑业务创新发展,并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成了全渠道、全流程、全覆盖的服务与营销体系,以“线上+线下”智能全覆盖的方式,助力智慧银行建设。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