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移动金融帮助商业银行远程、快速获客

2015-07-28 14:41:15作者:中国人民银行软件开发中心 班廷伦 王天晰编辑:金融咨询网 赵洋
2015年1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商业银行和银行卡清算机构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守住安全底线,利用现有资源,开创移动金融健康发展新局面。

随着我国金融IC 卡的广泛应用、移动通信网络的蓬勃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金融业务的发展已步入快车道。

图片5.jpg

        2015 年1 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11 号,以下简称11 号文),明确了移动金融创新健康发展的方向性原则和底线性保障措施。指导商业银行和银行卡清算机构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守住安全底线,利用现有资源,开创移动金融健康发展新局面。

一、移动金融,安全为先

        作为关乎社会公众资金、信息安全的移动金融应用产品,安全性是用户最关注的问题。“11 号文”在移动金融服务交易的可靠性方面明确提出了芯片化要求。基于此,金融机构只有部署基于芯片的安全应用,利用移动金融的安全性优势,才能打消用户顾虑,赢得用户。在这类安全应用中,有卡线上支付应用和数字证书应用最具代表性。

        1. 有卡线上支付应用:开展便捷的大额交易业务

         有卡线上支付应用是基于安全芯片实现移动终端与后台系统远程交互的支付方式。在这种支付方式下,移动终端可使用安全芯片对敏感数据进行签名、加密,实现交易数据在信道上的安全传输、安全芯片与后台系统的互信认证、交易数据防篡改等要求,保证线上交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通俗讲,有卡线上支付应用通过安全芯片,实现了类似于在PC 端线上交易场景中通过UKey 完成支付的过程。不同的是,安全芯片将账户和UKey 融为一体,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更加便捷。

        不难看出,有卡线上支付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移动端资金交易安全性的需求,还能满足人民银行“11号文”对远程交易中采用安全芯片作为必要认证因素的要求。商业银行可通过此应用开展大额交易业务,对远程快速获客意义重大。

        目前,移动金融的支付业务大多采用短信验证结合个人密码的手段。根据各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支付限额显示,办理UKey 或网银U 盾等外接设备时,单笔和累计支付限额分布在10 ~ 100 万不等,而目前手机银行的单笔和累计支付限额为5 ~ 20 万,明显低于基于UKey 的网银支付。若想获得更高额度,则需要前往柜台办理电子密码器、手机外接U 盾等设备。通过部署有卡线上支付应用,资金交易可直接达到网银UKey 的安全级别,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开展大额交易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可获取大量资金流,吸引更多的客户群。

        2. 数字证书应用:随时随地进行身份认证

        数字证书应用通过移动金融安全芯片和商业银行的可信认证体系实现,可随时随地进行身份认证。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针对实名身份认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通信领域中的短信、电话诈骗;电子商务中的交易欺诈;社交平台中虚假、色情、暴力等信息的传播;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借贷风险、众筹融资;以及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出行、分类信息、便民金融服务平台造成的民事纠纷、信用缺失等问题,均需通过实名身份认证辅助解决。

        商业银行的实名身份认证体系已十分成熟,其以电子认证为主要手段,结合丰富的网点资源已在网上银行用户实名认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用户在商业银行办理网银UKey 时均通过柜台进行面对面的方式办理,在个人身份信息确认无误后,银行会将个人证书写入UKey,并通过UKey PIN 码等增强性措施,实现交易的身份认证。

        数字证书应用借助移动金融安全芯片可实现与UKey 同样的功能。基于此,商业银行可通过数字证书应用开展随时随身的身份认证业务。数字证书的应用推广可首先在金融相关领域开展,如在互联网金融、征信查询、小额贷款等业务中实现实名身份认证,通过便捷性吸引用户。此外,该应用还可推广至社交平台、电子商务和通信领域中,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

二、发挥便捷性优势,提升用户体验

        “随时、随地、随身”是移动金融的便捷性优势,商业银行可以此为切入点部署相关应用,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各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功能已十分强大,覆盖支付转账、个人理财、电子商务、生活缴费等业务,在便捷性方面卓有成效。同时,商业银行可围绕移动金融安全芯片做足文章,开展基于安全芯片的手机银行和较为繁琐的专业领域业务,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1. 个人征信查询应用:随时、随地、随身个人征信查询应用通过手机,基于移动金融安全芯片和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简称MTPS)认证体系,实现在手机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信用查询渠道。该应用主要在宁波和成都两个移动金融试点地区开展,通过征信中心IPCRS(基于互联网运行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和MTPS 的对接,借助MTPS 平台的个人实名电子认证体系对征信信息主体进行身份验证,是互联网征信服务渠道验证身份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

个人征信查询应用可使社会大众便捷地获取本人的信用信息。商业银行通过部署该应用,将一项原本需要柜台操作的繁琐业务,通过移动终端就可轻松办理,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个人征信查询应用作为业务亮点,可吸引用户办理商业银行的移动金融芯片卡,成为其获客的一种手段。

        2. 手机信贷应用:简单、方便、快捷手机信贷应用是指通过移动金融安全芯片存储个人相关信息和授信额度,利用手机操作实现快速放款。此外,用户还能实时查询借款、还款明细并及时还款。基于安全芯片的信贷业务可通过实名认证和数字签名保障资金安全,这项应用已在宁波开展多年。

        手机信贷应用十分方便。在物流贸易发达的宁波地区,通过手机信贷可申请小额贷款,在资金偶尔趋紧时灵活周转。贷款期限少则1 周,多则1 月,免去了四处借钱的尴尬,也免去了为几万元反复向银行申请的复杂流程。在宁波各商业银行办理手机信贷时,基于移动金融安全芯片的用户在信贷资料收集齐全的情况下,平均贷款的审批时间为一个工作日,较非安全芯片用户速度更快。其中,审批流程控制在1 个小时内,周转贷款审批时间一般不超过1 个工作日。用户在签订循环贷款协议后,循环额度内用款无需重复审批,贷款可以随借随还,该业务突破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障碍,真正实现了方便快捷。

        商业银行部署手机信贷应用,吸引小微企业用户办理贷款,一方面,通过便捷的操作解决了用户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获取了用户资源,扩大了自身的贷款业务。

三、凸显资源优势、拓展业务渠道

        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如账户体系、受理环境、线下网点等。移动金融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将用户与商业银行现有资源充分结合,凸显资源优势,帮助商业银行获取更多用户。

        移动金融利用安全芯片加载用户的金融IC 卡,通过移动金融PBOC 应用实现金融IC 卡的功能,可帮助商业银行攥紧用户账户,充分利用现有账户体系和受理环境开展线上线下业务,避免形如支付宝、微信钱包等将银行账户管道化的情况继续蔓延。

        1. 移动金融PBOC 应用:继承金融IC 卡的资源

        移动金融PBOC 应用是金融IC 卡在移动终端的实现。移动终端的安全芯片可完成信息存储、加解密、身份识别、鉴权等金融IC 卡芯片的一切安全功能,有效防止伪卡盗刷等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移动金融PBOC 应用遵循PBOC3.0 标准,可实现借记贷记、非接支付、小额支付、电子现金支付等业务。用户在移动终端使用PBOC 应用时,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与金融IC 卡无异。

        目前,我国金融IC 卡已进入常态发展期,截至2014 年12 月,金融IC卡累计发行12 亿张,占比存量约31%。同时,金融IC 卡受理环境建设已基本完成,截至2014 年一季度末,银行系统共布放1030 万台POS 及57 万台ATM,其中99% 的终端已可受理金融IC 卡。在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竞争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庞大的账户体系和受理环境是其无法比拟的,商业银行可基于移动金融PBOC 应用,通过借贷记功能和电子现金,将线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结合有卡线上支付应用,实现账户和服务的一体化,避免被第三方支付机构架空账户,形成“过顶传球”效应。

        移动金融PBOC 应用的电子现金功能只需轻轻一挥便可完成支付,简单方便,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菜场、便利店、商场超市、餐饮服务等小额支付交易较为频繁的公共服务领域,并将逐步扩大到停车场、高速公路、出租车等领域,为大众带来更多便捷的信息惠民服务。成都作为移动金融的试点地区,通过在移动金融安全芯片中写入地铁公司的密钥,实现了电子现金刷手机付费,此外还通过在安全芯片中写入停车场的密钥,例如使用“停车咪表”实现分时计费的功能。

         2. 多行业个性化应用,全面拓展业务渠道

        多行业个性化应用可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渠道,推动其布局以线下网点为中心的区域辐射圈,提高商业银行服务的覆盖面和客户体验,最终实现服务与用户的无缝链接。目前,各商业银行均推出零售、医院、餐饮、电子票等相关应用,并积极在社区、园区开展业务,将商户和普通用户转化为忠实用户。零售方面,安徽省的社区银行应用作为一款专门为网点周边社区居民和商户量身定做的移动金融产品,通过移动终端为社区周边小微商户提供免费网上平台。社区银行应用以网点为中心,通过搭建商品营销平台,盘活了网点周边的商户和用户,在为大众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还为自身增加了用户数量。基于社区商户,银行还可拓展信贷业务和理财产品的营销。

         园区应用作为一揽子的园区解决方案,包括电子现金、员工考勤、供应商管理、运营、结算等业务,既能减轻园区管理工作的压力,还能节约资金投入。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园区移动金融为触手,通过大数据积累,业务分析,利用园区线下网点开展其他金融服务。

四、结语

        安全是移动金融业务开展的核心。移动金融基于安全芯片,能够为商业银行开展更便捷、丰富的业务,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商业银行只有守住安全底线,提升用户体验,利用现有资源全面拓展业务,才能在竞争中获取用户芳心,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