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银行移动支付服务将成为市场主导

2017-12-25 17:48:53作者: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云支付中心总经理 齐亚斌编辑:金融咨询网
无论哪一种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最初和最终的资金转移都必须通过银行才能完成。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体,是现代支付业务的本源和主导者,非银行支付机构是参与者,起到辅助作用。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支付交易、生活服务领域,第三方支付、移动电商、滴滴出行等支付机构和新兴业务模式不断涌现。伴随各种争论,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地完善、变革,如今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曾几何时,第三方支付野蛮生长,非正常拓展业务,很多人误以为第三方支付将颠覆银行,甚至取而代之。2016年,监管政策陆续颁布,第三方支付有了明确定位,回归常态发展。笔者认为,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银行将重新成为支付市场的主导者。

银行是支付业务的主导者

  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三部分,存、贷、汇,其中汇就是支付服务,支付服务是银行业务的核心组成,是其他各类业务的基础。支付随着商品交易的出现应运而生,当人们用货币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支付就发生了。购买者拿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销售者拿走货币。笔者认为,支付的本质是货币所有权的转移。现代支付活动表现为支付服务组织通过银行账户、支付工具、支付系统在不同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转移资金,从而完成货币所有权转移的过程。无论哪一种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最初和最终的资金转移都必须通过银行才能完成。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体,是现代支付业务的本源和主导者,非银行支付机构是参与者,起到辅助作用。

支付工具的升级与第三方支付的兴起

  30年前,我们的银行业务都是手工办理的,支付工具仅限于各类票据(支付、汇票等)。上世纪80年代末期,银行应用计算机技术改变业务处理流程,创新推出电子汇兑、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电子支付工具。到了2000年,中国准备加入WTO,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做好风险管理,强化资产负债管理,考核资本充足率,银行管理层理念发生转变,侧重合规经营、辅以业务创新。2003年前后,互联网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网上购物、送货上门的模式迅速普及,电子商务迎来绝佳发展机遇。新业务模式也对支付提出了新要求。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银行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各项业务迅猛发展,收入、利润快速增长。对于电子商务发展而生的支付需求,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注重安全,使用起来过于复杂,且手续费高,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线上支付的需求。一方面,银行创新支付方式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开始尝试做支付结算业务,支付宝等机构顺势而生。非银行机构办理支付结算业务与网上购物、交费等场景相结合,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环境,业务增速迅猛。为促进其规范经营、控制风险,监管部门随即颁发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运营纳入正轨。

银行应对第三方支付的努力

  银行内部对于第三方支付发展的态度存在分歧,开始时因有短期收益更高的业务而无暇颐及,甚至有人认为非银行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早晚会被禁止。待到余额宝爆发,银行开始向第三方学习,发力移动支付的同时推出宝宝类产品。

  1.TSM空中发卡

  2013年2月,由中国银联主导设计TSM系统,TSM空中发卡需要硬件SE单元存储卡信息。对于发卡方来讲,成本过高。且此业务模式涉及的关联方多,协调难度大。鉴于上述原因,TSM空中发卡的业务模式在经历了四川、贵州等省试点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2.HCE云支付

  2015年初,工商银行率先推出无需硬件的HCE云支付信用卡产品。HCE(Host—card emulation)中文为“主机卡模拟技术”,即利用手机APP模拟芯片卡的安全技术,实现银行卡的发卡和交易。中国银联也利用此技术,搭建覆盖线下近场支付及线上远程支付的一体化便捷支付模式。各家银行纷纷与中国银联对接,推广HCE支付模式。

  3.手机Pay

  2015年底,中国银联和苹果公司宣布在中国推出ApplePay,持卡人可将银联卡添加到iPhone上,令日常消费更加便捷和安全。2016年,三星Pay、华为Pay、中兴Pay陆续推出,我们统称之为手机Pay。将手机靠近支持银联云闪付的POS终端,通过NFC交互及Touch ID完成支付。

支付业务的发展方向

  1.第三方支付行业格局将出现变化

  近两年,央行陆续发布多部整治支付业务的法规,对支付业务影响最大的当属2016年4月21日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要求“推动清算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共同建设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应向人民银行申请清算业务牌照。平台建立后,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的业务应全部迁移到平台处理。直接取缔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连接处理业务的模式,确保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落地。”落实这一要求的具体措施是成立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业内简称“网联”。

   2016年8月,央行牵头的网联方案已经成形,改变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模式,统一建立线上清算平台,第三方机构与网联连接,网联与所有银行连接,支付机构内部的跨行资金流动必须经由网联平台清算。网联平台规范了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经营行为,使其信息透明化,这样不仅符合支付与清算分开的监管要求,而且在实施反洗钱、防范电信诈骗等方面都能发挥巨大作用。同时,小微银行有机会与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机构巨头对接,规模较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有机会与工行、农行等银行巨头对接,所有第三方机构具备了同样的支付业务能力,大大改善了行业竞争环境,第三方支付行业格局将出现变化。

  2.银行发力支付市场

  TSM空中发卡、HCE云支付、手机Pay三个产品的共同特征是基于POS支付的银行卡支付工具,实际上就是异形卡,是延续现有银行卡业务模式,生命力有限。银行必须大力发展并改进手机银行,要做最安全的手机银行,同时也要做最简便、易用的手机银行,姑且称之为大众版手机银行。按照2015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对个人银行账户的分类,绑定Ⅰ类全功能银行结算账户的手机银行使用硬件为载体的数字证书进行安全控制,用于大额资金的转账、支付。绑定Ⅲ类户的手机银行施行免登录,做成最便捷、易用的大众版本手机银行即电子钱包,可用于小额支付。手机银行增加“当面付”功能,当甲要向乙付款时,乙点开手机银行APP,点击“收款”项,生成一个包含乙方开户银行、账户名称、账号等信息的二维码,甲打开手机银行APP,点击“付款”项,调用相机,扫乙手机上的二维码,完成转账付款。若甲、乙使用同一家银行的手机银行,即完成一笔行内转账,若为不同银行,则由甲的开户行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发起一笔跨行汇款。在不同场景下,上述模式稍作优化,手机银行即可满足所有业务场景下的支付需求。

  手机银行由网上银行演变而来,本是远程支付工具,现日趋普及于近场支付,支付行为均是由客户自手机端发起的主动付款,可有效避免盗刷事件,支付更为安全。普及手机银行,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统一二维码规范,所有手机银行生成的二维码均可互认,直接完成转账付款。

  二是手机银行绑定Ⅲ类户,实现电子钱包业务,推广“当面付”功能。

  三是允许手机银行绑定信用卡账户,支付时由信用卡账户发起转账,直接按一定的费率向持卡人收取手续费(也可由商户承担手续费),手续费费率参照当期1年期贷款利率。信用卡账户支付全部转为客户的主动支付行为,免去核验签名流程,同时杜绝了持卡人抵赖交易的情形。

  四是设计新的收银系统,收款时,在收银设备上显示二维码,二维码中包含订单号(流水号)、收款商户开户行号、账户名称、账号、金额等信息,顾客用手机银行扫码后,通过发起一笔汇款(收付款双方是同一家银行的,通过行内转账完成,不是同一家银行的,通过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完成订单支付。系统确认收到相应款项,向前端反馈业务成功。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