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传统金融结合互联网将产生支付冲击波

2012-07-31 16:19:18作者:编辑:
第三方支付企业、P2P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介入金融服务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则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出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乃至电子商务平台,掀起渠道的电子化革命。

        至于未来态势如何,正如招行信用卡中心策略发展部副总经理王晓刚在出席一次论坛时所分析的,未来谁能做到理解客户需求、完善安全机制,谁就是赢家,而这个赢家不一定是银行,可能是第三方支付,也可能是其他组织。

        用爆炸式的增长来形容快捷支付用户量的激增毫不为过。截至目前,支付宝快捷支付用户数量达7500万,而仅仅在半年前,这一数字还只有4000万左右。紧随其后,包括银联在线支付、财付通等一大批第三方支付企业均推出了自己的快捷支付产品。粗略估算,当前各家支付企业的快捷支付用户数已超过1亿。

        与上一轮网购带动的网上银行革命相比,快捷支付并不需要用户开通网上银行,用户体验更为方便、快捷,趋势显示,互联网支付正整体步入快捷时代。

不仅仅是快
        快捷支付由支付宝于2010年底率先推出。顾名思义,快捷支付最大的特点在于“快捷”二字,用户可以不需要开通网银,直接通过输入银行卡面信息就可以完成网上购物付款。

        具体而言,根据流程:第一次支付时,用户需在支付宝网站页面或系统提供姓名、身份证件类型及号码、银行卡卡号、有效期等信息;支付宝将上述信息提交银行验证成功后,客户输入支付宝支付密码或手机短信动态口令,验证通过后即可完成支付。

        而在第二次乃至以后,用户再次进行支付时就大大简便:通过PC、手机客户端或者网站等方式订购商品时选择快捷支付,输入支付宝支付密码和手机短信动态口令,验证通过后即可完成支付。

        “对于网购用户来说,享受的环节在于选购商品的过程,在支付环节用户需要尽量简便。”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相关人士称,正是因为快捷支付的这一大特点,得以迅速推广。

        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2011-2012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快捷支付已经超过网银成为账户余额支付之外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方式。截至目前,包括快钱、银联在线支付、财付通等多数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推出了快捷支付这一产品。这些第三方支付企业所拥有的快捷支付用户数超过1亿。

        “用传统的PC网银支付货款,消费者平均要跳转7次页面才能实现付款。显然,这对于用户的耐心是一个考验。”支付宝人士称,原有模式下,跳转几次,有相当部分用户就中途放弃了。这种业务量的流失仅仅卡在技术环节,对于商家而言,即使心疼也难以改变。

        易观国际研究报告指出,据统计,网银的整体支付成功率仅有60%左右,而快捷支付则高达90%以上。快捷支付较高的总体支付成功率也是保障此项业务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这意味着,与传统网银相比,若用户都采用快捷支付,则意味着商户在不做任何追加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就可以增加近四成的交易额。

        业内人士称,提高支付成功率对于每天出货量极大的B2C商户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目前,可以观察到的包括淘宝、当当、亚马逊、一号店等大型B2C商户都接入了不同支付公司的快捷支付产品。

支付链条受益
        在线上部分,通过快捷支付,用户、商户两个端口的需求均能得到较好的满足。而事实上,在线下部分,作为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也同样因为快捷支付而获益。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支付环节的风险容忍度很低,几乎没有针对网络支付的风险准备。”一位排名靠前的支付公司内部人士称,但在实际运营中,网络上的支付是存在风险隐患的,各类木马攻击、钓鱼欺诈,甚至网络洗钱等不断发生。商业银行如果想要开拓网络支付业务,就必须要面对这些风险问题。

        在快捷支付领域中,支付宝推出了“快捷支付风险72小时全额赔付承诺”的服务。对于银行而言,这种承诺为商业银行分散了部分网络业务风险。

        支付公司之所以敢作出上述承诺,缘于对自身风险防控能力的自信。

        “从安全角度上讲,网银支付都是公网传输指令,且需要通过持卡人在支付机构和银行网站之间的页面跳转完成支付指令传输,消费者的密码极易被网络黑客钓鱼盗窃。”上述支付公司内部人士称,而“快捷支付”支付机构与银行服务器专线传输支付指令,无网页跳转,大大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钓鱼风险。

        此外,快捷支付的出现,对于一些中小银行而言,更是一条补足其短腿的路径。

        上述支付宝人士表示,快捷支付帮助那些没有网银或者网银技术不健全的中小商业银行和农信社,能够为他们的客户提供网上支付服务。正是由于有了快捷支付,这些中小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的持卡用户也能方便地用笔记本或手机在网上进行买卖收付款。

(文章来源:IT商业新闻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