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中小银行IT架构转型的难点与对策

2016-11-11 14:58:58作者:徽商银行系统开发部总经理 王勇编辑:金融咨询网
银行的信息化发展由“银行信息化”正快速走向“信息化银行”,中小商业银行成立时间较短、信息化基础薄弱,IT架构规划能力和管控能力较弱,IT架构的落后逐渐制约着业务发展。作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双IT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中小银行IT架构转型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对策。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金融脱媒加速发展,金融监管日趋严格,金融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与运用,技术变革推动了业务创新,银行的信息化发展由“银行信息化”正快速走向“信息化银行”。相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中小商业银行成立时间较短、信息化基础薄弱,IT架构规划能力和管控能力较弱,IT架构呈“自然生长”,IT架构的落后逐渐制约着业务发展。而IT架构是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提升信息化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向上承载了企业业务战略,向下指导着信息系统和具体方案的实现,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中小银行如何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建立一个开放、弹性、灵活和可扩展的IT架构,从而实现IT架构成功转型,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整体竞争力,是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图片5.jpg

        本文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双IT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中小银行IT架构转型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对策。

应用架构向大平台微应用转型

  应用架构是对实现业务能力、支撑业务发展的应用功能的结构化描述,重点需回答业务功能在哪里实现最优的问题,包括应用的设计原则、分层分域与边界定义、集成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中小银行受自身能力限制,大多应用系统建设是采用外购软件包再进行客户化开发,存在根据部门需求被动开发,缺少统一的应用架构规划和设计,从而形成较多的“部门级”和“烟囱式”系统,部分功能重复建设。在系统建设集成方式上,部分中小银行尚未完成ESB(企业服务总线)建设,导致系统间交互复杂、多种多样集成模式混用、业务流程组装方式不一致。部分中小银行核心等底层平台的参数化配置能力较弱,导致新产品开发效率较低,甚至难以快速支持同业、投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的发展需要。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基于现有系统功能,整合部门级应用,解决目前应用系统多、功能分散、重叠、界限不清晰等问题,推动全行集中的“企业级”应用平台建设;二是通过推动开发平台、应用平台的统一,加强统一管理,提升自主开发和运维能力;三是充分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规范化;四是利用平台化和标准化的手段,精简银行整体应用架构布局,促进IT环境的统一和标准化;五是通过明确应用系统的定位和功能边界,将系统按层次划分,支持产品和服务的复用,提高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部署效率,支持银行转型升级的需要。

  在应用架构分布上,可建立客户接触层、业务枢纽层、客户关系管理层、产品生产层、管理决策层、集成层、基础应用层等七层架构,如图1所示。

图片6.jpg
图1 应用架构事例

  在客户接触层建立统一客户服务门户,实现网点柜员业务办理的统一入口,并实现多渠道整合、跨渠道和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支持客户、产品、订单、营销信息统一管理和共享。业务枢纽层分离产品生产与产品销售,实现外部产品差异化、内部产品标准化,敏捷响应业务需求。客户关系管理层贯彻前台营销与中台管理,实现从客户经理的客户关系管理到客户的客户关系管理的转变。同时在应用架构中,建立互联互通中心提供合作方的统一入口;充分考虑对互联网金融的支持;通过信贷工厂支持信贷流程标准化和流程化;利用大数据平台支持海量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外部数据分析。利用平台化建设思路,构建大平台和微应用的架构,支持渐进支的系统建设方式。

  目前,有部分中小银行已启动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建设,我们认为未来核心银行系统不再是一个系统,而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一个应用群(核心平台)。在这个应用群中:核心交易系统为客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为各业务系统提供账务处理,为管理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核心会计系统将会计核算从业务处理中剥离,支持多准则、多账套、多法人的会计核算;统一客户服务门户为柜员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入口及营销支持;渠道整合平台管理所有外部渠道接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客户主数据管理,为各渠道提供企业级客户统一视图;产品工厂实现全行产品标准化的管理;实时数据服务平台以实时、准实时的方式整合各个业务系统数据,提供实时查询及其他高时效数据应用服务。

数据架构向多元化混合架构转型

  数据架构立足于解决数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存储方式、模型策略、访问机制等问题,重点回答数据在哪里产生又在哪里使用的问题,包括数据产生、数据流转、数据整合、数据应用、数据归档与消亡等内容。虽然当前大部分中小银行已建立企业级的数据仓库或操作数据存储(ODS),但由于数据应用建设起步较晚,在整体架构上缺乏对大数据应用的支持,数据分析方式比较单一,特别是对高时效的数据需求支撑力度不足;部分中小银行尚未建立企业级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模型,难以对全行应用系统数据模型设计进行统一指导,数据标准不统一;关键业务主数据分散在备业务系统内,数据整合程度不足,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数据管控能力较弱,数据质量普遍不高。

  面对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中小银行应建立具备全方位数据整合能力的多元化混合架构,提供战略战术等不同层级的多样化数据服务,其架构如图2所示。

图片7.jpg
图2 数据架构事例

  在这个架构中重点是:制定企业级数据标准,逐步落地到各个业务系统,并引入数据管控平台,落地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构建基于Hadoop体系的大数据平台,实现非结构化和外部数据采集,支持全方位的客户分析和风险分析。建设实时数据服务平台,支持实时、准实时的跨系统数据查询和应用;构建产品、客户、机构等主数据管理系统,降低不同系统的数据不一致性。搭建模型实验室,支撑未来各种数据挖掘模型的训练、验证和发布(如风险评级模型)。区分数据的在线、近线、离线状态,将不常用的数据从业务系统剥离出来,提升在线系统数据的效率和性能,用低端存储设备存放近线数据,有效降低存储成本。

技术架构向一体化云架构转型

  技术架构是支撑应用和数据的技术基础,重点回答服务器和存储等资源怎样安全灵活和高效部署的问题,包括网络架构、计算架构、存储架构、基础软件和灾难备份等方面的内容。由于银行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很多业务系统采用了小型机(特别是数据库服务器)和高端存储,不利于资源弹性管理和控制成本。中小银行受限于人力资源,部分技术标准不够全面,灾备系统的建设和覆盖面还在逐步完善中。

  随着云计算的应用和自主可控的推进,建议中小银行控制小型机数量,增大X86计算集群规模,有效控制成本增长。可以在虚拟化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企业私有云,通过细分资源池,满足更加灵活多变的资源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云化同城数据中心,消除资源调度壁垒,使计算和存储资源能够在两个中心间灵活调度,实现“双活”、“多活”。同时,在核心系统等关键应用领域,在新的技术架构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的情况下,还是建议使用传统技术架构,利用流量控制等手段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建议使用分布式技术架构,以有效支持灵活扩展、高并发的业务需求。另外,应建立全行的技术产品分类框架和技术标准体系,为全行科技建设和运营工作提供统一指导。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

图片8.jpg

科技管理向双IT管理模式转型

  随着中小银行对科技越来越重视,近几年,大多数中小银行IT人员都增加了不少,但受总体人员限制,IT人员的增长还是难以满足信息系统建设需求的决速增长;同时,受银行整体环境影响,未来IT人员增长必将有限。但是,自主可控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那么中小银行有限的IT人员如何发展最大价值,我们应该重点加强重点领域的管理和重点领域的开发:重点加强架构管控、需求管理、质量管理和测试管理,重点加强核心、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等领域的软件开发,其他方面还是需要借助外力满足IT建设需要。在开发方式上,一是可以建立自主开发平台,培养自有人员,实现完全自主开发;二是利用合作厂商平台,掌控系统设计,与公司合作开发;三是由外包公司开发,行内IT人员主要负责项目、质量管理和协调组织。同时,中小银行应建立健全专职的架构管理组织,通过专职的架构管理组织,为IT架构转型提供组织保障,实现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的统一管理,提升IT架构的规划与设计能力。

  面对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发展趋势,我们既要加强传统市场化业务需求,又要快速满足新兴市场化业务需要。从制度上看,在标准研发管理体系基础之上可以探索建立快速研发管理体系,满足电子渠道、新兴业务等需要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研发,简化流程,实现差异化管理产品研发过程;在组织上,建立各自的开发团队双线支撑业务发展需要;在系统架构上,对于新兴业务要充分借鉴互联网企业系统,支持大并发交易量;在人才结构上,加快培养和引进移动化、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在开发方式上,研究与应用敏捷开发模式,探索敏捷测试、云测试等新的测试技术,实现快速、迭代开发,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在投产方式上,探索敏捷交付、灰度发布等新方法,降低投产风险。从而实现双IT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面对新形势的挑战,中小银行加快IT架构转型势在必行。在IT架构转型过程中,首先应清楚地认识到IT架构的重要性和当前IT架构存在的弊端,明确未来业务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加强IT架构的整体设计和管控能力。在IT架构设计中,应关注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移动化、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架构等热点问题与技术。通过IT架构转型,推动科技创新,满足安全可控要求,最终实现科技引领业务转型与发展的目标。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