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互联网促保险业向“精准营销”转型

2014-05-29 14:52:43作者:英大泰和人寿保险公司总精算师 牛增亮编辑:金融咨询网
精准营销要求企业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需要制订更注重结果和行动的营销传播计划,并加大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为保险业逐步走向精准营销之路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在互联网和信息化大潮风起云涌的背景下,近年来”精准营销”成为了市场营销领域颇为时髦的一个术语,对各行各业的营销方式甚至经营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保险行业营销模式转型和“精准营销”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什么是精准营销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过:“企业经营目标的核心是获得并挽留客户。”的确,一个企业要做到基业常青,一方面需要不断开拓新市场、新客户,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既有客户的留存率和忠诚度,如此才能步入良性循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精准营销与保险行业营销模式转型-作者.jpg

        要同时赢得新客户和老客户的青睐,企业必须从“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沿革,从产品导向的“4P”理论,强调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相互匹配;到逐步转向客户导向的“4C”理论,强调购买成本、购买便利性以及购买前后充分有效的沟通;再到兼顾竞争格局和客户导向的“4R”理论,着眼于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与双赢,通过关联、关系、反应、回报形式与客户形成独特的关系,积极适应客户需求并主动创造需求,运用系统的思想进行整合营销。充分验证了经营理念和模式转型的逐步深化。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客户导向的营销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CRM系统的技术核心是对客户数据的管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企业对客户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也越来越强。其产品设计、售后服务能更加充分地考虑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最终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从而衍生出了“精准营销”的概念。

        精准营销要求企业更精准、可衡量和高投资回报的营销沟通,需要制订更注重结果和行动的营销传播计划,并加大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精准的基础是客户细分,只有对消费者的社会经济背景、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研究,才能做到精准的目标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提供满足目标市场特定需求的精准产品和服务。

        笔者认为精准营销是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借助客户关系管理技术,采用高度市场细分方法,并强化与客户的双向互动和沟通的一种市场营销模式,是现代营销理论变革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互联网保险的精准营销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和通讯技术如火如荼地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商业经营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网络社交平台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消费者的网络数据呈爆炸式增长,随着“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将越来越能够全方位了解消费者的特征和需求并从中寻找商机。

        近几年来,传统金融业加快脚步发展电子商务,新兴互联网企业则携流量和数据优势进军金融相关业务。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创新集中爆发的一年,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被看做标志性事件,之后微信微支付、百度“百发”、腾讯理财通、平安“壹钱包”等纷纷出炉。“互联网保险”也乘此东风掀起了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的高潮,“赏月险”、“脱光险”等另类险种赚足了眼球。

  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将带来保险行业深刻的变革,保险从业者需要深入思考保险和互联网的结合将使保险经营模式发生怎样的变化。一方面,寿险行业有一句名言:“寿险需要推销出去,鲜少有客户主动购买”。原因在于大部分消费者的寿险保障需求是潜在的,同时寿险合同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面对面地沟通,把客户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保险经营过程中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特别是投保人的逆选择(Anti-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难以消除的,因此需要进行核保,以对风险进行区分管理。尽管自动核保引擎技术有一定的发展,但人工核保仍将占据主流。
  
  由此来看,除少数简单易懂、核保要求不高的保险产品(如车险、意外险、简单理财险等)可在线完成全流程交易外,未来保险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最有可能的模式是“O2O”模式,即打通线上和线下,且线上线下要各有分工和重点。线上主要搜集客户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展示产品特色,并充分利用网络的时效性、便利性和低成本的特点,提供实时的销售支持和客户服务功能,线下则主要提供产品设计、保险咨询、人工核保和部分客服功能。

保险业营销模式转型建议

        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为保险业逐步走向精准营销之路带来了难得的契机,笔者认为保险营销模式的转型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是转换理念,全面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这也是保险业化解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销售误导、产品同质化、渠道冲突等的关键。

        二是采取与第三方机构(如门户网站、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合作或自建的方式,全力搜集积累客户信息,并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的流行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此方面平安集团的互联网思维值得借鉴,平安携其综合金融集团之优势,以电子支付“壹钱包”为纽带,试图联结各种与保险、投资和理财相关的医、食、住、行、购物等应用场景,打通集团内保险、证券、基金、信托、资产管理、小额信贷、租赁等板块,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便利服务。同时为公司了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开展精准营销和交叉销售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借助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针对保险需求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生命周期、收入水平、生活方式等不同维度,加强客户需求研究和市场细分。实际上,一些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且实力较强的险企,如平安、新华和太平等,近几年已在加紧实施CRM,作为转向客户导向经营模式的技术支撑。

        四是密切关注移动互联、智能设备和信息化技术的最新动态,尝试借助新技术将精准营销理念引入产品创新和更广泛的领域。

        (1)利用LBS(Location-Based Selling)技术,在消费者进入特定场景时通过微信、短信等自动推送可能触发相关需求的保险产品。如在机场可推送航空意外险,在医院推送健康险(当然康复后才能承保),出国时推送出境意外险等。

        (2)还可为私家车安装智能设备,记录客户的行车习惯和车辆保养信息,以便提供适合的车险、私家车意外险产品等,并合理定价;同样,在寿险方面可借助可穿戴设备,征得客户同意后记录其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性,如跑步、健身次数等,以根据客户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优选体保险产品,并为核保定价提供合理依据。

  (3)消费者也可根据自身需求,采用“C2B”模式量身定制保险产品。当然,保险经营建立在“大数法则”基础上,需要有足够数量同质化的客户群才能衡量风险,因此在“精准营销”的精准度和风险评估要求方面需要掌握好平衡。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