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信息管理促银行信贷服务转型

2015-08-28 13:54:38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 汪洋编辑:金融咨询网 徐仲雅
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增强信息资源整合分析功能,顺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潮流,更好地发挥信息管理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策支持与咨询作用,优化资产配置,发展普惠金融。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给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带来严峻考验,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增强信息资源整合分析功能,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做出科学的信贷决策。本文从信息管理角度出发,加强行业数据信息标准化与共享为方式,顺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潮流,更好地发挥信息管理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策支持与咨询作用,优化资产配置,发展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放缓与信贷管理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目标并不必然一致。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其运营的高杠杆特点要求在信贷经营中必须保持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在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时,流动性不足的矛盾逐渐显现,具有天然瑕疵的客户和低水平项目信贷风险不断暴露,信贷不良率上升,可能使银行管理层对经济走势过于悲观,产生惜贷心理,导致银行制订出过于保守的经营目标,甚至过度收缩信贷投放规模,使部分健康经营企业的合理融资出现困难,影响正常经营,使银行不良率进一步攀升。

        同时,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信贷投放总量、信贷行业结构、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存在政策目标与客观现实的冲突。对信贷投放总量而言,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企业违约概率提高,担保物价值下跌,银行往往会收缩信贷投放总量,提高资金价格。但在特定时期,政府采取有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调控手段应对经济危机,提振投资者信心,银行信贷总量也会逆向增加。对信贷行业结构而言,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非周期性行业受经济影响相对较小,此类行业在信贷结构中比例上升。对信贷客户结构而言,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相比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抗风险优势明显,银行更倾向于对其发放贷款,大型企业信贷占比上升,小微企业贷款更难。对信贷产品结构而言,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银行对企业前景难以准确预判,往往更倾向于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或办理能控制物资流、现金流的贸易融资产品。

商业银行信息管理模式转变

        近年来,商业银行基本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在银行业务开展和内部管理中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更重视各类信息的采集,以数据分析、风险模型指导信贷管理工作。积极建立以“信息集散中心、报表处理中心、决策支持与咨询中心”为核心目标的信息管理体系,改进体制、再造流程、转换机制,推进数据仓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对于在经济增长放缓下如何主动把握逆周期调控政策,做好实体经济信贷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目前,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工作战略转型的改革虽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经营管理改革与发展的深化,信息管理工作运营的外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银行业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向着优化内部管理,强化基础管控快速推进。转变过去后台人员不直接创造经营效益的思想,形成“人人创造效益”的新观念,进而开始着眼于用经营效益衡量工作成果,用创造效益能力衡量管理水平。

加强信息管理,推动商业银行信贷调整步伐

        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原有资产的质量黄金期已过,迫切要求适时调整信贷政策,认清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通过对信息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认真研究、分析、论证,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提高信息数据应用效能和实用效果。注重信息价值挖掘,结合调查实际情况和潜在问题,了解业务、了解市场,关注发展与变化,找出隐藏在信息数据中的现实状况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策支持作用。

        1.加快数据标准化系统建设

        美国在信用消费时期,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个人信息体系,数据收集有着统一标准和采集格式,然后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处理海量数据,形成标准化的评分、报告等信用产品。而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信息管理在术语定义、数据元、代码等诸多基础要素上标准不统一,引致“系统林立、数出多门”的数据异化现象,系统建设尚不足以充分满足目前经营管理活动中数据挖掘与应用的需要,严重制约着信息数据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业务管理和经营决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金融标准化工作需要再提速,要加快数据标准统一,规范数据标准应用要求,强化执行要求,实现标准化的数据采集、交换、分析、披露。

        2处理好信息披露、共享与信息安全的关系

        以往对信息数据的管理过程中,往往考虑到经营个体之间的相互博弈,以及与管理层博弈的因素,对信息数据进行严格的层级分类控制,使经营个体之间不能有效掌握彼此的信息数据,不能及时判断客户真实状况、财务状况等第一手信用风险信息,不利于准确把握客户、行业市场发展方向,使信用风险进一步扩散。在信息时代,对信息安全和控管应有所区分,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信用风险事件的连锁反应等更大层面上考虑信息安全与金融稳定问题。经营个体之间的博弈可以逐步退居次要因素,以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

        3.利用互联网实现普惠金融

        发展普惠金融,就要把金融服务覆盖到那些在银行机构中没有贷过款的客户,而信息记录的缺失制约了对小微客户和个人的融资。大数据时代,为商业银行融资机制、跨时间和地域的经济资源转移、管理不确定性风险、协调不同领域分散决策的价格信息、处理不对称信息的金融功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做实前述信息基础性工作后,商业银行要考虑信息新时代逐步加深衍生出新的互联网金融需求,通过互联网,利用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与客户交流,提供各环节服务,如信息咨询、融资设计等,辅助建立新型营销渠道,加快实现普惠金融。

        4.加强重点领域信息管理,挖掘新信贷增长点

        在负债端,深入客户信息分类管理,不断强化产品创新,稳定和扩大存款来源。进一步加强银行卡与网络、手机、电话等新兴支付渠道的对接,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增加资金沉淀量。同时,优化客户分层管理,统一各类客户信息,继续推进精准营销,努力夯实存款发展的客户基础,注重“开源吸存”。

        在资产端,把握产业变化,优化贷款投向结构。利用信息数据分析,有序加大对城镇化、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信贷投入力度。提供适合小企业特点的产品,满足其合理融资需要,优化信贷资金运用期限。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