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咨询网近期会进行系统维护,短暂的等待是为了更稳定的服务,感谢您的支持。
  •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经济转型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前瞻思考

2013-09-25 16:30:51作者:北京银行董事长 闫冰竹编辑:金融咨询网
在国内国外经济不太景气下,商业银行如何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如何在驾驭风险的同时借助中国经济打造“升级版”契机,实现自身发展的全面升级,值得我们深思与前瞻性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发展壮大,在支持经济转型、推动金融深化改革和提升金融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当前,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金融监管日趋严格、金融市场建设加速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如何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如何在驾驭风险的同时借助中国经济打造“升级版”契机,实现自身发展的全面升级,值得我们深思与前瞻性分析。

商业银行面临经济转型期的风险挑战

  (一)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和升级加速去低端产能、去杠杠,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大幅增加。过去几年间,我国企业杠杠率快速攀升,由2010年的128%上升至2012年的210%,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制造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却从2005年的80%下降至2011年的60%左右。在经济转型期,我国经济客观上将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和升级等问题,将加速企业去低端产能、去杠杠,将直接导致部分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进而导致银行信贷不良率上升,信用风险增加。据统计,2013年一季度,银行业不良率环比增速从2012年四季度的7%上升至10%。

  (二)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银行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幅增加。今年以来,央行加速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取消了贷款利率0.7倍下限,贷款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汇率波动区间加大。随着存款利率和资本项目逐步放开,利率和汇率波动将更加频繁、波动浮动将加大,利率期限结构更加复杂、国内外资本流入流出速度加快,一方面导致银行资金成本上升、资金来源不确定性加大,另一方面导致资产定价难度加大、收益率大幅下降、资产价值重估风险加大,同时加剧市场竞争,大银行相对处于有利位置,而中小银行由于规模较小、资本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波动风险。

  (三)流动性波动频率加快、波幅加大,银行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幅增加。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于2月下旬、4月中旬、5月下旬和6月均出现剧烈波动。尤其是6月,市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一次波动,隔夜利率最高达到30%,各期限品种利率均创出历史新高,各家银行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流动性压力。经济转型期间,央行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状态,以推动银行、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去杠杆,市场流动性总体偏紧,银行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增。

  (四)金融创新加速,金融产品日趋丰富和复杂,银行业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大幅增加。与利率市场化相对应,以降低金融风险、丰富投资产品的金融创新将加速推进,期货、期权、远期协议、互换和CDS等衍生产品将陆续推出。这些衍生产品由于结构复杂、高杠杆性,对相关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巴林银行到雷曼兄弟倒闭,均与衍生品操作不当有关,我国推出后银行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将大幅增加。

  (五)表外和影子银行监管日趋加强,银行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大幅增加。近年来,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飞速发展、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但由于其交易主体众多、业务流程繁琐,也导致了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同时,区别于传统业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标准化流程和法律文本,银行业处理的业务更表现为一事一议的个性化业务,法律风险凸显。

  (六)银行业进入门槛逐步降低、退出机制逐渐建立、竞争更加激烈,银行业面临的破产风险大幅增加。经济转型期间,银行业进入门槛大幅降低,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均可进入,行业竞争将空前激烈。同时,随着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的推出,银行退出机制将逐渐建立,未来经营不善、盈利能力差、风险管理能力弱的银行将面临破产清算、被兼并或者重组的风险。

商业银行加强转型期风险管理的务实举措

  (一)加快自身转型步伐,应对利率市场化及金融脱媒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冲击就是银行存贷利差收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推动业务转型,稳步向综合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业务、投行业务,以及诸如基金、信托、个人消费金融等混业业务,减少对存贷利差收入的路径依赖。商业银行在进行客户结构、资产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应着力提升贷款议价能力及风险定价水平,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科学的模型构建和完善的考核管理,树立资本约束理念,着力优化业务结构,实现风险和成本的双覆盖。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