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咨询网近期会进行系统维护,短暂的等待是为了更稳定的服务,感谢您的支持。
  •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银行知识员工的文化管理

2012-09-24 17:02:08作者:蔡宁伟 编辑:
与传统企业中普通员工的地位相比,银行知识员工特别是核心知识员工则成为优势者、投资者和合作者,改变了传统的雇佣劳动关系。所以,如果仍沿用传统管理范式,效果往往只能适得其反。

银行知识员工具有特殊的职业、个体和需求特征,对传统银行管理范式提出了巨大挑战,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棘手问题。

知识员工与文化管理
        知识员工,即“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是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0年代中期主要针对经营管理者提出并定义的。这类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性活动,其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往往和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加拿大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认为:知识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因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员工。

        参考以上概念,无论从阶层、还是从职业、学历、工作内容上划分,目前银行大多数员工都可以称为知识员工。然而,由于银行知识员工具有特殊的职业、个体和需求特征,对传统银行管理范式提出了巨大挑战,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棘手问题。

        企业文化最早由美国管理学者提出。美国管理学家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各部门所拥有的共通的文化现象。著名管理学者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埃德加•沙因认为:文化是一群人在解决适应环境和内部团结的问题时习得的、成体系的一系列基本预设。

        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积淀下的约定,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系列全体成员都认可并遵守的原则、政策和价值观,是企业理念、经营战略、产业架构、产权关系、治理结构、分配机制、规章制度等管理要素的综合反映。它使全体员工为了企业共同的目标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并在企业内部规定了行为方式和表现方法。优秀的企业文化淡化了员工单独处理信息的要求,补充了企业正式的行政控制系统,减少了内部监督和协调成本,弱化了企业内个人偏好的倾向,使员工更趋于合作并认同企业价值。

        所以,文化管理是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必须手段,使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全体员工实施自我管理及内部组织高效运行的主要力量,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还应注意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结合国外优秀的现代企业文化,不断消化、吸收和创新。事实表明:有效的文化管理能够降低成本,增进经营绩效,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实现基业长青的持续动力。银行知识员工的特征

        从银行知识员工的职业特征来看,由于多数银行工作是通过脑力劳动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创新并形成知识成果,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复杂,它体现在工作的内容、程序、结果和方式等各个方面。首先,银行工作的内容复杂多变,过程难以控制,指标难以量化,结果难以考核。其次,银行工作的方式呈团队趋势:一是由于分工的高度专业化,完成现代商业银行工作一般都需要各个领域知识的配合;二是知识经济时代工作步伐节奏加快,完成任务的时间周期大大缩短,个人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开放式讨论和全方位合作,对塑造团结合作的企业文化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和知识员工本身都越来越重视相互之间的文化契合程度,否则严重影响个人发展和组织绩效。

        从银行知识员工的个体特征来看,尽管其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由于能力和工作上的共同特征,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共同点。银行知识员工的界定规定了他们都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专业人士,具备某一专业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有很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银行知识员工拥有的知识具有深奥性、分析性和难以替代性等特征。此外,他们还具有很强的悟性、自主性和进取性。

        从银行知识员工的需求特征来看,有效管理员工的关键是通过满足他们的需求达到激励、开发员工的目的。其实,银行知识员工相对普通员工的需求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由于银行知识员工接受了更多的教育,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因此会在物质、精神上产生更多、更高、更新的需求。而且,由于他们具有自主性、进取性等个性特征,因而在职业发展前途、职业技能提高、影响范围和力度等方面的需求也比较强烈。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