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移动支付的“最后一公里”

2012-08-30 18:43:59作者:潘镭编辑: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安全加密技术和安全机制的逐步完善,“最后一公里”终将被彻底打通,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已势不可挡。

随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陆续发放,我国获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达一百多家。但由于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实施移动支付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一公里”通道并未真正打通。

一、移动支付便利生活
        移动支付,是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购物支付的一种非接触结算方式。三大运营商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展手机支付业务,尤其是手机近场支付。利用其强大的客户资源,把非接触式支付(NFC)芯片安装在手机上或直接嵌入手机SIM卡中,将手机账号与银行卡无缝绑定,通过特定的终端,实现小额购物的线下支付,迅速拓展自身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

        客户在商场购物时,无须携带大量现金和银行卡,就能像刷信用卡一样的刷手机支付,买机票、买火车票、买电影票无须现场排队、无须电话订票,只要下载相应的手机客户端程序,就能一键购买并送票上门;通过手机客户端,还可查看水费、电费、燃气费的账户余额并实时完成缴费;在不能刷卡的小商店,通过扫描手机二维码方式,可迅速完成购物支付。

        继银行卡支付、网络支付后,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的支付新宠,据中国互联网协会j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手机支付已成为2012年国内网民最期待使用的支付方式,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目前手机支付这一块大蛋糕已经引来众多的竞争者,银联、运营商、支付宝都希望能尽快抢占市场获取更大的利润。这其中,银联的优势最为明显,因为无论是运营商还是支付宝,其客户的支付账户最终都要与银联卡挂钩。但移动支付作为一种全新的支付方式,银联尚未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其支付额度与安全系数目前还不能让客户完全满意。在给客户带来便捷的同时,同样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影响手机支付的全面推广,如技术不够成熟,系统稳定性不足,特别是安全性仍受到众多质疑。

二、安全隐患日趋显现
        2011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根据《2011年中国手机安全报告》的分析,国内新增手机木马和恶意软件2559个,感染手机用户数高达1324万。另据调查,智能手机用户中,有近六成表示在使用手机支付时最担心手机安全,39.7%的用户认为移动支付领域中的财产安全保护比个人隐私更重要。这种安全保护包括诸多环节,如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认证安全等。从目前来看,主要有两大因素对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造成影响:

        首先,加密问题和即时性问题是移动支付普及的主要障碍,在进行支付结算时,虽然采用了移动网络的加密技术,但是并不能够保证交易的绝对安全性。如果引入短信确认实现客服双方的安全认证,又会因短信信号不稳定等问题,造成短信不能及时到达,从而影响支付交易的即时性。同时在无线通信专家眼里,短信只是一组“裸奔”的数据。安全性无法控制。

        其次,身份识别的缺乏是限制移动支付应用的第二大原因。当手机仅仅当作通话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是很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安全认证要求就会迅速提升,因为设备丢失、密码被攻破、病毒发作等问题都会给客户造成重大损失。由于移动支付主要是通过手机或掌上终端来实现支付,如何保障移动支付安全是运营商和银行分析探讨的重要议题,但从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来看,此问题依旧未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除安全因素外,移动交易支付的形式也令国内客户难以适应,在客户的观念里,购物和支付的交易应该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完成,即所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因此移动支付这种虚拟方式与传统购物支付行为必然存在冲突。同时,在行业规范方面,也没有制定可靠的操作标准,只能靠用户体验和测试使用来不断完善规范标准,而在这一摸索过程中,必定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与经营风险。

三、齐抓共管搭建安全防火墙
        移动支付如想实现产业化,并得到全面推广发展,还需要多方配合、齐力推广。首先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是消费者、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行和支付平台营运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了确保支付的安全,需强化数字签名、电子认证和SET标准等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齐抓共管,共同搭建支付安全防火墙,有效阻挡黑客病毒的入侵。同时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贴片中使用的加密算法要成熟稳定,最好使用国内的密码算法标准;二是针对3G手机的安全保护体系需要配套和支持,在提供无线支付贴片的同时提供相关防木马软件;三是银行系统针对无线支付业务模块或接口进行相应的改造升级,防止可能的用户账户信息泄露;四是制定方便快捷的用户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应尽快建立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统一标准,移动支付行业要实现互利共赢,就必须在发挥自己特色的同时,加强行业的协作,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浪费。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各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支付。

        最后,为了进一步开拓和发展移动支付市场,应通过法律手段制定非银行商业机构准入市场的条件。移动支付立法应明确商业机构、移动运营商、银行、支付平台营运商和认证中心的资格条件,对他们的市场准入做出科学的规定。尤其是严格确定移动支付平台营运商的主体资格。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安全加密技术和安全机制的逐步完善,“最后一公里”终将被彻底打通,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已势不可挡。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