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如何选好国外核心系统?

2012-06-17 22:34:07作者:曹龙光编辑: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银行开始考虑采用国外的银行核心系统,但是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选择合适的国外核心系统产品和服务商是大家面临的难题。

正当国内银行业急欲提升一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迎接业务转变、监管要求和日趋全球化、国际化的金融业革命之际,不少银行认为在短期内能赶上国外同业的金融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能力,最好能引进国外的成熟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核心业务系统,既能在短期内解决IT技术问题,也能快速吸收国外银行的优化流程及先进管理思想。

        这场被称为中国金融界的“洋务运动”大约在2002年揭幕,几年下来有成功的例子,但有更多的案例是失败的。这种所谓洋系统“水土不服”的现象,把一众热情追捧国外软件包的潜在客户吓倒在十字路口,也唤起不少业界反思 – 到底是国外产品真有毛病,还是我们没有掌握到方法,而令到实施不成功,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篇文章是希望凭着笔者多年来实施国内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经验,与读者分享就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所做的探讨分析,希望大家能继续对实施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抱着比较正面的态度,学习吸长补短,总结失败的经验,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国外的软件包等同先进?
        国外银行软件包的确有其特色,比国内的软件包灵活多变,能够设定的参数也比较多,适应力强。但由于业务种类、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以至中央银行的监管上的差异,国外的银行软件包是需要一个适应期,即第一个客户是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投入,投入不单是金钱上的投入,也包括人力资源上的投入,才能够在实施国外银行软件包上取得成功,体现国外银行软件包所带来的好处。

        国外银行系统大致分为批发银行系统与零售银行系统两个主流。批发银行系统以支持高端企业的业务需求为主,特别注重业务流程的规范、效率和风险控制,对个人客户的业务支持是比较薄弱的。另一方面,零售银行系统以支持普罗大众的客户为主,重点在全天候处理多渠道交易和高业务量,对处理大额的交易时对风险控制的考虑是不足的。中国银行业是按对公和对私业务来区分,与国外的零售和批发业务存在较大的差异。银行在选择国外银行软件包时要特别留意这方面,按自身业务模式偏重于零售或批发业务来选择合适的软件包。

        当今的银行业务竞争比较激烈,竞争来自国内银行同业以至外资银行。大家都在各出奇谋争夺客户,形成银行的边际利润下降,严重的影响到银行的盈利能力。为了让银行保持适当的竞争力,又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很多银行都会加强管理平台的建设。管理平台包括客户及产品的分析(如盈利能力、客户分布等)、客户关系管理、网点分析、风险监控、分行及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决策支持等。管理平台的特点是依赖很多的业务信息来支持有关的建模与分析。这些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业务系统,银行在选择国外银行软件包时要考虑将来建设管理平台时的要求,能够为管理平台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援。

        国外的银行软件包是比较灵活,采用的手段是比较多的参数设定。参数设定让系统变得灵活,适应能力强。但太多的参数有些时候会对操作造成影响,使银行容易出错。银行在选择国外软件包时要注意软件包的参数是否适合银行的业务发展,如果软件包的参数能够好好的分门别类,也有足够的文档描述如何设定合适的参数,对银行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国外银行软件包是以支持国外的银行业务为主,不一定完全的适合国内的运营环境,一定程度上的客户化和本地化是必须的。银行在选择国外软件包时要考虑到该软件包是否支持当前的所有业务,也要了解需要改动的程度。如果软件包的改动量超过50%的话,则表示了该软件包不适合银行使用。对一个软件包进行很大幅度的改动会增加银行的实施风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实施不成功。除了要考虑改动量外,银行也要考虑软件包在增加新的功能或模块时的难度。同时也要考虑系统优化的总体时间及力度,过长的优化时间对银行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也增加了实施的风险和压力。

        很多国外的银行软件包是前后台分开的,也可以让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前台系统(即柜面系统)。由于国内银行的操作流程与国外的银行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柜面系统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如果国外银行软件包能够让银行按自己的需要来改变或设定前台系统,对提高软件包的实施成功率有着很大的帮助。银行在改变或设定前台系统时要尽量保留软件包的优点,按自身的状况逐步优化业务流程和安全控制手段。

        国外的银行软件包有些是比较老的,其技术结构不一定能够好好的支持新的业务渠道或外部系统接口。银行在选择软件包时除了要确保系统对现有业务渠道充分的支持外,也要考虑系统会否和如何支持新的业务渠道和连接一些主要的金融业务网络如CNAPS、银联等。如果系统能够提高业务模块共享性(即一个业务模块能够处理来自不同渠道的业务请求)的话,系统就比较理想。另外,较老的软件包技术上偏重于采用哑终端的方式来支持后台的业务处理,与国内通过C/S或B/S的架构存在落差,银行在选择国外产品时也要充分了解。

建设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是IT牵头的技术革命?
        无可质疑,国外的许多软件包比国内核心业务系统优胜的地方在于其充分考虑了金融产品参数化、流程的可定制、会计科目设置的灵活性等,但这些功能上的优化并不体现在技术的大跃进,而是体现在快速响应市场的生存模式所带动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因此,光是由IT部门牵头是不够的,他们可以在系统架构和技术平台方面发挥优势,考虑如何实现724的服务、渠道整合等问题。但是,如何将系统服务于银行的发展,则需要业务部门充分认识到所购买的软件包可以提供些什么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需要什么变革的配合。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

频道最近更新

频道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