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通往互联网金融的IT选择

2014-10-25 16:27:19作者: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工程师 孙中东编辑:金融咨询网
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其实对既有的技术体系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互联网金融强调应用交互技术,强调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强调将用户体验和数据运用到业务服务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促进业务的发展与提升。

        3.技术体系架构

        互联网公司与传统银行在硬件、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到开发语言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互联网公司广泛地将开源产品纳入到它们的应用系统中,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是开源世界的推动者。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势必要再逐步面对是否接纳开源产品、是否融入开源世界的问题。如表2所列举的开源产品,涵盖了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方方面面。

表2改.jpg

        同时,互联网银行的服务势必将扩展到云平台,提供金融服务云,在低成本高灵活度的平台上实现虚拟化和自动化。实现随需自助服务、随时随地用任何网络设备访问、多人共享资源池、可被监控与量测的服务、基于虚拟化技术快速灵活部署资源或获得服务、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降低用户对于专业IT知识的依赖、资源配置动态化、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

        4.安全框架

        新事物的产生都伴生着风险,在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下,银行面临的信息安全方面的威胁和攻击正变得愈加突出,比如欺诈风险、网络攻击风险等。良好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够给互联网金融客户带来信心,甚至成为吸引客户的主要因素之一。

        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数据,数据开放和数据共享是大数据时代一个发展方向。一方面,对数据存储的物理安全性要求会越来越高,从而对数据的容灾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能洞察更多高价值的客户和企业信息,信息的泄露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而数据安全的防护面临更高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及更加灵活的业务架构,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创新,都会遇到安全和信任问题。同时,业务会不断扩展到新的平台上,如云平台、虚拟环境、移动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等,开放性的平台也导致了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结合信息安全相关规范及银行业法规要求,对安全的要求包括合规及治理、人员、数据、应用、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

        5.开发模式

        相比传统开发,互联网银行的开发需要更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更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更大范围地进行协作开发,更高质量地迭代交付,实现小步快跑,因此需要敏捷式开发来实现互联网银行的开发转型。敏捷式开发强调快速交付,可以非常吻合互联网应用“永远的测试版”的运营方式。敏捷式开发还讲求以用例为沟通核心,需求、设计、开发、测试的协同工作,以不同视角共同参与整个交付周期,以期实现高质量的交付,这对于业务与科技紧密结合的互联网银行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通过敏捷开发加速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应借鉴互联网行业平台化、组件化的经验,注重软件资产的提炼和积累,注重技术规范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更快速高质建设互联网银行的重要保障和稳固基石。通过规范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对开发框架、开发工具、开发方法、运行平台进行统一定义,减少应用开发过程中的选型,缩短应用开发周期。同时,通过良好的规划和设计,增加软件资产的可重用性,提高应用的可移植性和集成能力,降低开发成本,支持应用的快速开发。

        6.运维管理

        传统银行业务模块、功能、流程相对固化,对需求响应的时间要求相对较长,对外接口相对较少、平台相对“单纯”。而互联网银行具有不断膨胀的IT模块,更加复杂的IT架构,更大的技术复杂性,更海量的、多种类型的异构数据,系统风险大等等。因此,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需在运维上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和完善,在流程、监控、自动化、应急措施等各方面,有统一的应对。

三、结语

        互联网金融既是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同时,又与成熟的传统银行和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大量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学习和借鉴。

        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银行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搭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需要紧密结合自身的特点,而不是完全照搬,要体现差异化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可以相信,互联网金融必将在不断的演进与创新中迅速发展,我们应该调整战略、拥抱变化、迎接网络新时代。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首页 上一页 1 2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

频道最近更新

频道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