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物联网时代的健康管理与保险

2012-08-15 09:37:41作者:王和编辑:
信息化将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更加”,即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加深入的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将成为体现“三个更加”的典型实践。

        解决互联互通的基础是互联网,互联网的接入方式有两类,即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终端则包括了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核心均是解决端到端的联系问题。就物联网应用而言,应当根据解决方案的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接入方式和终端设备,但从安全和可靠性的需要看,更加通畅和稳定是关键。

        第三,通过“更加深入的智能化”解决专业化和个性化问题,核心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目前,在医疗、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险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原因是各个信息是相对孤立和破碎的。依托物联网就能够把各种相关信息进行动态地联系和集合,并实现海量存储。有了数据库,特别是关系数据库,配合搜索引擎技术,就能够相对彻底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是依托数据库,能够在更多范围实现数据挖掘,为诊断提供更为可靠数据依据。同时,通过智能化的应用,可以提供“网络医生”的服务,特别是在健康保健领域。二是依托数据库,能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实现科学和有效治疗,特别是在药品选择方面,能够更好地体现市场的效率优化作用。三是依托数据库,能够为患者建立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并建立起与感应终端的动态联系,使得医生以及家人等均能够实时掌握病人的实际状况。

四、 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和保险应用设计
        就传统而言,健康保险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保险公司,也包括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保险公司在面对健康保险这道题的时候,成绩总是差强人意。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这个问题均开展了长期、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但几十年过去了,仍然缺乏广泛适应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分析和研究健康保险经营困难原因的时候,有几个基本结论:一是存在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研究表明:美国商业健康保险中,保险欺诈损失占总保费的10%左右,而我国这个比例则可能超过10%。二是缺乏有效管控医疗机构的手段,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存在“大处方”和“过度检查”等问题。三是药品和医疗器械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价格中利润和渠道费用占比过高。四是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导致医疗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的情况更不理想,在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位列第144位。

        在我国保险业的转型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问题,特别是通过新技术的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去解决。就健康保险而言,这种新技术就是物联网,我们需要通过物联网的创新应用去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同时,要把这种创新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提升国家卫生总体绩效,实现公共医疗服务的公平供给,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紧密联系。在推动国民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时,成就我国健康保险业的新发展。

        就具体的应用设计而言,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解决方案,一是家庭(个人)解决方案;二是社区(单位)解决方案;三是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解决方案。

        家庭(个人)解决方案是基础。从经营理念上,应当将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讲,人们并不希望得到健康保险的赔偿,因此,要全面导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并让更多的人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从保险公司得到的不仅仅是保险保障,更重要的是基于健康管理的健康状态。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家庭建立“虚拟和自助的检查和诊断中心”,利用突飞猛进的感应终端技术,围绕着生物计量识别与表述,重点解决“望闻问切”的问题。从现有的技术看,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体重秤、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仪、血液检测器等终端,实现对气色、体重、体温、血压、脉搏、脉象、心率、舌苔、眼球、血液、体姿、平衡能力等主要健康指标的监测。同时,还可以根据特别需求,配备专门的检测设备,如为孕妇提供胎心仪,为婴儿提供温度监控仪等。此外,更重要的是导入健康指标动态评价和监管体系,根据被保险人的健康指标监控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运动、康复和治疗方案,确保被保险人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

频道最近更新

频道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