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中国寿险的真实业态

2015-11-24 17:36:12作者:王和编辑:金融咨询网
中国寿险业真实情况到底怎样?基于各种数据和指标所制作出的成绩单是否值得信赖?笔者认为保险业已经出现了偏离主业情况,特别是寿险,经常用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用户投保,保险保障功能严重不足。

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对中国保险业作了一段评论。她认为,目前保险业已经出现了偏离主业情况,特别是寿险,经常用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用户投保,导致社会保障功能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来承担。

        而在不久前的3月25日,《人民日报》曾罕见地以《保险业交出亮丽成绩单》为头版头条,报道了中国保险业当前“形势一片大好”。该文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渐入佳境:2014年全国原保费收入增速达17.5%,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的一年”。这难免使人们心生疑惑:中国寿险业真实情况怎样?

        作为长期观察中国寿险业的“旁观者”,笔者倾向于认同吴晓灵的观点。

        数据自然不会说谎,但对数据、对评价指标的选用却大有学问。基于不同数据、不同指标所制作出的不同成绩单,其导向是大相径庭的。例如,连保监会主席说“不能总是盯着保费、利润,要跳出保险看保险”(见《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以“大情怀”肩负“大担当” ——保险业一年来改革发展纪实》),但是《人民日报》所绘制的“亮丽成绩单”中的第一项指标就是“全国原保费收入增速达17.5%”,第二项指标就是“保险公司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06.4%”。

        保费规模、利润指标是重要的,只是在“更多趋向于储蓄化和投资化”的中国寿险业,这两项指标越好,越发体现出保险保障功能的严重不足,就越发能够支持而不是否定吴晓灵的观点。

        2014年保费收入大增,有多少是因为高现金返还、超短期、保障功能几近于零的万能险热卖而造成的?2014年利润大增,有多少是因为“投资化”的保费进入到“疯牛”股市而造成的?

        过犹不及,官媒似乎选错了评价保险业成绩单的数据和指标,以至于失去了对国内寿险业当前情况的客观认识和科学评判,从而让人们在看到吴晓灵的“吐嘈”后,心生“终于有人开始说大实话”的无奈感慨。

        套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人民群众对有保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才应该是中国保险业(无论是官方还是保险行业)的奋斗目标;保险业好不好,最终还是老百姓说了算。

        据此评价逻辑,我们用下面提到的两个大类指标为国内寿险业打分,得出的结果既可以避免再次出现一面“亮丽的成绩单”,一面“不务正业”的极端现象,又可以切实反映寿险业的真实发展情况,为国内寿险业回归保障之本提供量化的监测指标。

        第一类指标直指民心,“让老百姓说了算”,即“寿险行业综合认同度指数”。这个“综合认同度指数”又细分为三个指标,分别是“消费者对寿险行业认同度指数”、“保险营销员对寿险行业认同度指数”和“社会对寿险行业认同度指数”。这三个细分指数分别对应2012年1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到的保险行业一直面临的“三个不认同”的突出问题。这类指标可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轻易取得,应该十分容易编制。

        第二类指标则直接体现寿险主业的核心功能——帮助人民群众追求和实现有保障的美好生活。这类指标可以选用“人身风险综合保障缺口”,同样又细分为三个指标,分别是“死亡风险保障缺口”、“健康风险保障缺口”和“养老风险保障缺口”。这三类指标的编制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但应该也不会非常困难,例如,瑞士再保险公司就定期编制全球各国的死亡风险保障缺口数据。中国精算师协会可以具体负责这类指标的编制。

        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寿险行业综合认可度指数”、“人身风险综合保障缺口”等指标列入保险业发展情况的着重考虑因素,相信,那时将没有人再吐槽中国保险公司不务正业了。

(文章来源:《新金融世界》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

频道最近更新

频道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