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分布式的未来:人保财险的思考与实践

2017-05-16 18:14:27作者:编辑:
纵观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历史,经历了从“手工作业”到“电算化”,从“分散式”到“大集中”,再从“大集中”到“分布式”,这一过程充分印证了事物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

纵观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历史,经历了从“手工作业”到“电算化”,从“分散式”到“大集中”,再从“大集中”到“分布式”,这一过程充分印证了事物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

图片2.jpg
文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 王和

        一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金融信息化的起步是“分散式”,这种分散,不仅有技术能力的因素,更有管理理念的局限,但这种分散带来的问题和约束是显而易见的。从表面看,是效率低下,是各自为政问题,但其背后是风险管控,是创新制约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硬件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大集中”模式逐步成为金融信息化的主旋律,一时间“大集中”几乎成为了金融“现代化”的代名词,金融机构,特别是“财大气粗”的大型商业银行,更是动辄投入数亿,甚至数十亿地开展“大集中”工作。“大集中”无疑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和贡献,可谓功不可没。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金融行业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这种挑战,一方面来自“普惠金融”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来自互联网业态的竞争压力,成本和效率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而“大集中”带来巨额和刚性成本,以及“大”带来的“笨重”问题,均成为了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分布式”的出现就显得顺理成章,但需要重视的是:此“分”非彼“分”,是从“分散”到“分布”,一字之差,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则大不同。

        二是“螺旋式发展”。回顾金融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正如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总是在不断的肯定与否定中螺旋式地向上发展与升华。这种肯定与否定并无对错,而是不同历史时期和环境决定的,是一个必要和必然过程。最初的“分散式”是相对手工作业时代,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同时,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信息技术均未形成对集中的需求和支持。“大集中”的出现,同样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是技术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是市场和经营管理出现了需求。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风险管控和行业监管的需要。而“大集中”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肯定是对“分散式”的否定,同时,又是建立在“分散式”的基础上。而今天,“分布式”的出现和推广,同样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除了“普惠金融”和“互联网业态”的压力外,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时代的本质就是分布式,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经营的基础逻辑从“简单的集中”走向“动态的分布”。因此,技术架构的“分布式”就是必然和基础。但需要重视的是:从“大集中”到“分布式”,不是简单地“分”,而是基于集中的“分”,是“分而不散”,“分而不乱”。

        面向未来,金融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金融信息化将再次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关键作用。而实现“分布式”转型是一场重头戏,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从技术的角度看,“分布式”技术已相对成熟,在其他行业和领域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就金融业而言,也有不少厂家提出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许多金融企业也纷纷开展探索实践。但从“分布式”面临的时代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看,其绝非是一种简单和单纯的信息技术转型和换代问题,因为,它将迎接并面对互联网时代“分布式”社会形态的挑战,承载着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商业模式,乃至生存发展的可能与空间的历史使命。因此,我国金融行业,尤其是各级管理者,对此有清醒、充分和高度的认识,同时,要用更高的觉悟和智慧去理解并实践,其中,“形散神聚”、“虚实结合”和“内外兼修”是三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形散神聚”是一种文化

        就现代金融而言,“集中”与“分散”始终是一对矛盾。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销售和服务将越来越分散且移动,要“以客户为中心”,就势必要做到更加灵活,以适应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但经营管理,特别是内部的风险管控和外部的监管,均要求尽可能地集中,以有效控制风险。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管理与越来越灵活和多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背后挑战的是效率和创新能力。如果就事论事地看问题,二者的冲突和矛盾是绝对的,难以调和的,因此,需要从管理文化入手,实现知行合一。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导入“云管理”概念。其核心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形散神聚”的理念,通过技术、制度和管理,尤其是“分布式”技术,实现集中、统一和刚性管理,即经营和服务的“形态”可以是分散的,而背后的管控、特别是风险管控的“神态”是集中的、可控的,从而较好地解决和平衡了集中管控与效率保证的矛盾,解决了集中运营与灵活服务的关系,最终实现“散而不乱”、“形散神不散”。

        人保财险的实践:2009年公司在原有“省集中”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生产控制中心”的模式,率先引入“云管理”的理念,利用分布式架构技术,实现管理的集中。把原来分散的设备、软件、系统资源、分散的数据、分散的技术力量和分散的管理,通过“三管一控”,即管主机、管数据、管应用、控配置的手段,在应用和设备仍然分布在省公司的前提下,利用远程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形散神聚”的探索实践。构建了“不求所在、但求所控”的运行模式,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集中化建设之路。

“虚实相映”是一种智慧

        面向未来,金融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处理好虚实关系。首先,金融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因此,其本身就具有“虚”的特征。其次,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经济是建立在虚拟环境下,这种“虚”是与生俱来的。再次,金融和互联网存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虚”,通过“虚化”,能够提高效率,创造可能。最后,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风险的本质是“虚”,是一种基于时空的错位。金融信息化的核心诉求是适应环境,满足需求,提高效率,确保管控,因此,也面临着适应和满足“虚实”的挑战。

        就信息化自身而言,没有了物理大集中的“看得见,摸得着”,分布式也面临着虚实观的挑战。在分布式时代,首先,不能简单和绝对地强调“虚”,或“实”,应当虚实结合。分布的“虚”需要通过通讯和控制,架构和软件实现内聚、耦合和可控的“实”,确保立体协同。其次,过程可以是虚的,但结果必须是实的,形式可以是虚的,管控必须是实的。因此,要做到“虚中有实”,最终的落脚点应当是实的。再次,网络虚拟和存储虚拟背景下,调度和匹配能力成为了落实的关键,包括高性能分布式优化器,异构数据库迁移,快速实现数据割接等,因此,要确保在分布式形态下,做实应用。

        人保财险的实践:2011年公司开展了服务器虚拟化的实践,即通过软件把单台服务器“实机”虚拟为多台“虚机”,再通过虚拟化管理平台对多台“虚机”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从而实现:一是提高设备利用率。将闲置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释放出来,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二是实现高可用性。可以在多个“虚机”或“实机”间进行高可用性互备,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三是保证业务不间断运行。可以将失效节点的业务实时动态地迁移到备份节点上,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四是对应用系统使用资源进行量化。可以量化每个业务系统设备能力的占用,并细化到消耗的CPU个数、内存容量及存储使用情况。

“内外兼修”是一种必然

        用发展的眼光看,无论是业务的视角,还是技术的范畴,均很难对“内”与“外”做严格的划分和界定,因此,内外兼修,内外融合就是一种必然。从本质上看,内外更多的是一种主观,而存在本身并无内外之分。从趋势上看,互联网给了跨界和融合以全新的可能,边界的模糊与重构,就成为一种必然。因为,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已经很难去界定什么是“内”,什么是“外”,因为,内外的交错与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从分布式的未来实施看,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理念,是对“内”与“外”再认识的理念进步。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分布式的本质是企业内部范畴的概念,但面向未来,这种理解和认识肯定是狭隘的,是难以适应社会和经营管理变化的需要,因此,未来的分布式,无论是存在,还是归属均不是狭义的企业范畴,而是一种“跨界”的概念,一种可以相互重叠的形式,即是一种基于合作和利用的虚拟分布。这种虚拟分布,说到底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布”概念,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分布。

        人保财险的实践:公司在开展“退货运费险”业务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数据采集,还是在价格制定,乃至理赔管理,均突破了传统保险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不再要求在内部建立定价数据库,完成定价,实现赔付,而是将这些功能“分布”到合作伙伴的“地盘”。一方面确保了客户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将经营的功能(规则)外嵌到合作伙伴的运营中,类似设立一个外化的“虚拟事业部”。与此同时,通过分布式的技术手段,将管控延伸到合作伙伴,继而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内外,实现了基于融合的更大范围分布式模式。

        最后,就方法论而言,充分理解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并实践“分布式”管理模式,尤其是平稳地推动转型与过渡。首先,要认识到:无论是“分”,还是“合”,提升效率,强化管控,完善服务是不变的追求,因此,要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其次,“分布式”是“大集中”的进化,二者之间不应当是割裂和断代的,而应当是一脉相承的,“分布式”需要传承“大集中”的“血脉”。再次,“分布式”与“大集中”需要有一个并行过程,这是一个客观和务实的需要,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模式需要有一个过渡,另一方面是设备投入的消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最后,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给了分布式的应用以强有力的支持,因为,区块链的基础逻辑就是分布式,同时,区块链的优势就在于支持分布式的落地,要高度重视并加以利用。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

频道最近更新

频道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