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闫冰竹:探寻中小银行发展之道

2012-08-31 15:25:03作者:鲁开源编辑:
在过去16年间,北京银行总资产已经由当初200亿元增长到今天突破1万亿元,整整增长了50多倍,占全国147家城商行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是城商行群体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提起北京银行,闫冰竹非常谦逊地说:“我们还是一家刚满16岁的小银行。”作为董事长,闫冰竹习惯于把北京银行的快速发展归功于时代机遇和上级部门的科学领导。面对成绩和荣誉,他常常说自己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实际上,北京银行是“小银行”的说法确实过谦了。在过去16年间,北京银行总资产已经由当初200亿元增长到今天突破1万亿元,整整增长了50多倍,占全国147家城商行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是城商行群体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2011年盈利超过100亿元,人均创利超过100万元,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一级资本排名全球千家大银行第132位,连续多年成为人均创利能力最强、经营管理绩效最优的上市银行,被媒体誉为“金融改革开放大潮中一朵晶莹剔透的浪花”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一张真诚信赖的金融名片。”闪光数字的背后,印证了北京银行的市场地位、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

        为探寻北京银行的成长轨迹,我们走近一向低调务实、谦虚严谨的“掌门人”闫冰竹,了解他创业创新的难忘经历,聆听他的真知灼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临危受命:创业艰难百战多
        北京银行作为一家现代商业银行的起点,是在1996年;而北京银行的前身,则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1986年。当时,北京市诞生了第一家城市信用社,随后又有90家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萌芽。这些机动灵活、分散独立的城市信用社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大型银行金融服务的空白,促进了多元经济的蓬勃发展,但由于经营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也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务院决定组建城市合作银行,整合化解信用社时期的金融风险;也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闫冰竹临危受命,服从组织安排,从工商银行来到北京银行,亲身参与组建工作。1996年1月,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挂牌成立,闫冰竹担任党组书记和首任行长,1998年3月改称“北京市商业银行”,2004年9月正式更名为今天的“北京银行”。

        问及当初的选择,闫冰竹非常坦诚地说:“当时,从工商银行到一家刚刚组建、基础薄弱、百废待兴的地方性小银行任职,我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感到巨大压力,也曾有过犹豫和彷徨,但个人利益首先要服从全局利益,经过艰难抉择,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进入新的环境,投身新的事业。”时势造英雄,这是闫冰竹职业生涯的转型,也是北京银行事业发展的开端。

        尽管对困难有着充分的准备,但真正面对1996年北京银行组建之初纷繁复杂的局面,还是让闫冰竹始料不及。当时很多城市信用社发展基础非常薄弱,不仅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且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是一个个完全独立的利益团体,要把90家分散独立的个体整合在一起,首先在人员观念、利益调整、队伍稳定、业务延续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阻力。面对重重阻力,闫冰竹和北京银行领导班子果断提出按照一级法人治理的要求,抓住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强化管理“三个保障”,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变革,成功实现了平稳转轨过渡,这是北京银行改革发展的第一步。

        而更为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从薄弱的基础上蹒跚起步的北京银行刚刚组建两年,原城市信用社时期的违法违规案件就相继暴露。特别是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爆发了发生额高达229亿元的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把当时资产仅200多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这一案件震惊了当时的中国金融界。

        为严肃查处这起案件,闫冰竹和领导班子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他本人更是受到了生命的威胁。当时,北京银行值班室多次接到来自深圳、香港的匿名电话,扬言要派杀手买主要行领导的脑袋,这在今天说起来依然惊心动魄。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闫冰竹和北京银行人没有退缩,而是紧紧依靠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凭着果敢坚强的毅力和无畏的勇气,维护了首都金融的稳定安全。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