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IBM金融观察:互联网金融带给银行什么?

2014-09-11 13:46:19作者:编辑:金融咨询网 王向东
有专家预言:展望未来,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IBM作为一家对全球银行业的发展与创新有着独特理解的国际知名IT服务商,近期从“互联网金融”产生与发展的角度观察之后,对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与转型,提出了自己专业化的分析与建议。


        “战”

        对于一些资金充足、创新能力卓越的商业银行,有能力更加激进、主动地拥抱互联网浪潮,大胆开展金融新业态的业务模式创新,如在P2P、供应链金融平台、互联网理财、移动支付与生活场景、电子商务等领域不断加强业务渗透,获取平台经济效益,扩大业务经营版图。发展互联网新业务的关键成功要素包括:高层的决心与推动、鼓励试错的企业文化、强化的互联网基因与组织能力,充足的资金保障。

        “合”

        随着金融产业链的日趋复杂化,金融机构必须转变其传统封闭的经营理念,加强与外部伙伴之间的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共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银行可以利用在金融产品与风控方面的优势,通过战略联盟、股权合作等方式,加大与互联网平台、地方政府、垂直领先企业、电商运营商等相关方的合作深度,获取数据、客户、基础设施、行业经验等资源共谋发展。合作的关键成功要素包括: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创造机遇、把握市场的能力,以及对本地化资源的影响力。

        社交化与大数据在金融行业的场景应用

        让我们以几个场景来说明社交化和大数据分析在精准营销、个人征信、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场景一:360度全景客户视图。除了交易数据,还可以把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信息、舆情信息通过账户整合在一起,对客户进行更全面的画像,便于展开风险评估、个性化定向营销等。

        场景二:社交银行。通过社交网络信息建立起客户的需求标签,结合人格指数模型了解客户理性/感性偏好等信息,进行口碑式营销。类似于微信红包、滴滴打车红包等营销方式。

        场景三:建立客户评级体系。我们帮助一些外资银行把来自多方的客户信息输入沃森系统,基于认知计算进行征信分析以及对客户体验进行优化改善,类似于阿里微贷、P2P、众筹等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客户情况。

        场景四:交易对手发现与风险预警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保证银行经营活动,创造最大效益。

        场景五:客户之声。我们帮助很多银行将微博、微信,甚至呼叫中心的音频投诉文件转化为文本进行分析,了解客户的详细信息,进行舆情导向。

        场景六: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推荐。通过规则模型建立、上下文内容分析、商品兴趣关联等,进行类似于电商找相似客户群体的“猜你喜欢”,以及根据商品关联度进行推荐的“最佳组合”等服务。

        传统银行业应开始行动

        互联网金融的大幕已经拉开,其未来发展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

        为捕捉难得的市场发展机遇,传统金融机构应该首先围绕互联网金融开展前瞻性规划,保证创新方向的正确性;另外,采用内生和外延“双管齐下”的方式快速弥补业务和创新基因的不足;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和组织能力、不断完善创新管理机制、针对创新行动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对于金融机构如何善用科技力量,塑造数字化竞争能力,IBM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获取更广泛大数据资源,并利用其加强在客户洞察、精准营销、智能化服务、产品与风控方面的创新。

        其次,发挥社交网络与移动互联在获客、营销、交易、服务方面的作用。

        第三,推动网点转型,加强网点与数字化渠道的线上线下协同(O2O),打造全渠道的用户体验。

        第四,探索发展平台经济新模式,打造平台生态圈,加强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合作。

        IBM愿意将全球金融行业成功经验与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相结合,参与和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与变革。

        展望未来,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