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商业银行软件中心迈入3.0时代

2016-07-13 13:10:11作者:中国银行软件中心总经理 孟茜编辑:金融咨询网
全球化的3.0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世界变平、地球变小的直接影响,就是很多行业的商业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软件中心3.0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同时对其时代特征和要求进行了深刻剖析。

最近几年3.0时代受到广泛热议,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将全球化划分为三个阶段,他认为全球化3.0时代始于2000年,个人成为了全球化的主角,肤色、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1-1.jpg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重新定义世界,遍布全球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实现社会分工,新一波的全球化正在抹平一切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一、商业银行软件中心的时代特征

  全球化的3.0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世界变平、地球变小的直接影响,就是很多行业的商业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出现颠覆性的变革。BrettKing先生是一名银行资深从业者,也是一名畅销书作家。继2012年《Bank1.0》、《Bank2.0》后,他出版了新书《Bank3.0》,宣布银行也要正式进入3.0时代。

  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软件技术在更新,互联网在发展,进入Web3.0时代;另一方面,银行业务在变化,进入银行3.0时代。那么作为商业银行和软件行业最直接相关的科技队伍,商业银行软件中心也将进入3.0时代。

  国内商业银行的软件中心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并在21世纪得到快速发展。当前,国内规模居前的商业银行绝大多数都设立了软件中心,而四大行更是建立了人员规模2000~5000人不等的大型软件开发中心。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2004年前后的10年左右时间属于软件中心的初创阶段,银行核心系统以省辖集中或者区域集中方式部署,可以称为软件中心1.0时代。

  软件中心的业务以系统开发为主,多数功能以手工流程实现电子化、联网化为目标,开发实施主体以个人或者小团队为主,几乎没有完整的过程管理体系和配套的工程方法,开发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软件中心在银行内部承担的工作职责也属于保障类职责。

  从2004年至2013年的10年左右时间属于软件中心的快速发展时期,银行核心系统以全国集中方式部署,可以称为软件中心2.0时代。

  软件中心的业务转向为产品开发。参与业务的过程,主要根据业务的特点开发出完整的金融科技产品。开发实施主体转为以项目组方式,建立了完善的过程管理体系,以ISO和CMMI为主,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手段,管理水平决定了产品质量。软件中心在银行内部承担的工作职责基本与运营部门相当。

二、商业银行软件中心3.0时代是发展的必然

  自2014年起,金融业发展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金融业态发生了巨大变化。BrettKing曾预言“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这种趋势正在发生。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使得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以“宝宝”类及P2P小贷产品为代表,互联网产品跨界向银行传统的赢利领域发展,对客户行为习惯逐渐产生影响,促使银行金融产品不得不重视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使金融业务变得更透明、更便捷、更高效。

  其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无论是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使用,还是大数据、云计算在行业的深化应用,都预示着信息科技已经到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软件工程的基础方法也在发生变化,敏捷开发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开源架构、分布式技术呈异军突起的趋势。

  再次,全球化发展的挑战。作为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依托于国家战略。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全球化迫在眉睫。商业银行的产品必须实现国内和海外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并充分利用境内外的先发优势,全面提升产品的全球化、全时段的服务能力,在不同地域和监管下,让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灵活定制配置、安全稳健运行。

  最后,业务竞争的需要。当前传统业务领域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而以新技术、新工艺为基础的创新产品成为业务部门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在大客户拓展、客户营销等方面,科技部门也在发挥着越来越多的基础性作用。

  此外,安全可控要求、监管变化等都要求商业银行软件中心承担更多的新任务、新职责,以及新的历史使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软件中心迈入了3.0时代。

三、商业银行软件中心3.0时代的特征和要求

  商业银行软件中心的3.0时代,源自2014年,属于软件中心的成熟期。

  核心系统以全球集中方式部署为主,支持商业银行的全球化发展。软件中心的业务转向为服务为主。除了传统的产品开发以外,要承担大量的客户营销、招投标等一线支持工作,并根据客户需求不同,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开发以项目组方式实施,引入敏捷、软件定义等新工艺、新方法。软件中心在银行内部承担的工作职责将从后线延伸至一线。

  可以看到,3.0时代的商业银行软件中心将具备四个新能力。

  1.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能力

  全生命周期是业界都很熟悉的软件工程概念,3.0时代的软件中心需要对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管理注入新的理解,即实现三个转变:“从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从产品开发维护向产品服务转变;从产品简单的需求实现向业务价值提升转变。”最终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

  一是要扩大服务范围。改变单纯的软件供给者角色,成为能为业务部门和分行提供贴身定制支持的服务者角色,这种服务将涵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通过组合产品、打包销售,面向客户提供全链条的产品服务,提高针对大客户营销的组合产品服务能力。

  二是要有强大的一线支撑能力。能有效参与营销,当前的很多营销活动,尤其是大客户的营销需要银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这种服务往往需要双方的科技人员直接沟通,解决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才能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

  2015年中国银行软件中心直接参与了40多次大客户营销和十多次招投标活动。相信这种营销场景将成为未来软件中心的工作常态,而应对各种大客户的复杂系统现状,提供快速、安全、可控的对接方式和系统,解决客户的实际需要,就是软件中心要塑造的核心支撑能力。

  2.更有效的需求整合能力

  当前产品需求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复杂度高,跨业务领域、跨条线甚至跨界的产品属于常态;二是和已有需求或者产品关系紧密,大量新需求在现有系统上通过升级实现;三是新产品与新技术结合紧密,很多新产品的理念就是依托于新技术或者互联网发展,比如O2O模式等。

  软件中心作为产品开发部门,有业务需求的熟知,基于产品全局的视角和对新技术的认知,具有需求整合的基础条件。但是,3.0时代的需求能力要求更高。

  首先要建立价值导向,提升需求价值的识别能力。从开发源头加强管理,逐步将“需求驱动开发”转型为“价值驱动开发”,将有效的产能投入到最有价值的需求中去,以最有效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业务价值。

  其次要以全局为基础,强化全景管理。从需求个体来看,难免因提出方的业务分工、专业视角、价值理解不同而存在局限性。而站在软件中心的角度,应加强需求横向分析水平,同时建立深耕专业的业务领域研究组,提升业务纵向掌控能力,纵横两线协助业务将需求从零散个体编织成网状整体,避轻就重,去芜存菁,从需求源头重构整合业务需求,以全局的需求视角实现最大的业务价值。

  再次要以组合为手段,实现产品组合挖潜。一个产品固然有其特有的生命周期,但度过“活跃期”的产品不代表其价值的衰退甚至消亡。

  事物发展的螺旋式轨迹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产品的两个特性:一方面非活跃期的产品随市场发展,如果赋予其新的功能并加以整合,可能展现出更强大的活力;另一方面在某一区域冷却下来的产品,如果整合打包至另一区域,可能再次成为热点。中国银行软件中心近期提出“分行产品总行用,国外功能国内用”,通过区域间的产品复用和功能调配,以最直接的产品组合复用实现最大的业务价值。

  3.更强大的实施能力

  随着社会进步与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在需求侧,客户对产品功能、体验、投产速度诸多方面的诉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在供给侧,由于产能的增速远远跟不上需求的膨胀速度,将导致需求积压,产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软件中心要具备更强大的实施能力。

  一是要有更优化的工程方法,3.0时代的工程方法不再是跟随业界的脚步,而是要基于科学的原理,构建基于自身现状的量身定制的工程方法。

  二是要有更高效的工具,工具是提升效率、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能力的可靠保障。

  三是要有更快速的实施能力,以及快速解决大任务和紧急任务的能力。当前的监管要求更严格,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必须提升产品实施速度,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形成快速的产品投放能力。

  4.更先进的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软件中心的研发能力要紧紧依托IT核心技术。

  当前不少银行的软件中心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往往通过由厂商支持开发或先外包再技术转移的方式实现,存在外部依赖性强、成果转化时间长等问题。从技术的整个研发链条来看,银行的主要精力关注了中后期的应用开发部分,在技术的前期研发阶段参与相对较少。而从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和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来看,一些前沿技术将有可能成为银行未来业务发展的关键命脉。

  首先,技术能力范围要涵盖广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分布式、大数据等关键技术要加大投入,掌握技术要点,提高驾驭能力。对部分专业领域,如生物识别等,要做好对成果应用的研究,加快新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抢占市场先机。同时要建立对前沿科技的跟踪和态势分析机制,提高对新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

  其次,技术能力建设也要科学理性,不能简单绝对。如主机以其特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型银行关键产品的首选技术平台。尽管近年来主机消亡说再现端倪,但银行核心系统对其强依赖的现状短期不会改变。

  随着云计算、x86、分布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主机平台产品一些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技术平台的选择上,即便可以“固本养元”继续保持对传统技术平台的研发能力,但也不能继续“抱残守缺”,需要在新技术平台足够投入、大胆尝试。

  商业银行软件中心的业务涵盖范围广,各行软件中心现状也不尽相同,3.0时代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划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软件中心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剖析。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