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自主创新建设金融市场业务和风险管理平台

2016-12-06 15:44:58作者: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专家 王雍编辑:金融咨询网
为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国际最新监管要求,工商银行于2009 年全面启动了全球金融市场交易及风险管理平台自主研发创新工程,打造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金融市场交易与风险管理平台。本文将对该平台的具体情况进行介绍。

以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国际最新监管要求为契机,工商银行于2009 年全面启动了全球金融市场交易及风险管理平台自主研发创新工程(以下简称该工程)。该工程建设在金融市场多个业务领域和技术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创新,打造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金融市场交易与风险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图片1.jpg

平台体系概述

  在平台上,用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技术研发了企业级金融产品定价引擎,基于三大信息库(市场信息库、交易信息库、参考信息库)构建了5 个核心业务系统:集中下单系统、交易管理系统、产品控制系统、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和后台运营系统。

  平台总体架构和设计理念符合目前国际同业的领先实践,投产后运行平稳,标志着我国银行业打破了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领域的国际垄断,为保障工商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快速稳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交易事前控制、全球化架构设计领域相比国际同业系统具有创新优势。平台建设目前共获得7 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发明专利已公开,另有7 项专利在申请中,获得人民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 项。

平台的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

  1. 规划平台蓝图,提出符合国际领先实践的顶层设计

  工程启动伊始,研发团队与高盛、花旗等国际同业进行了广泛交流,做出了符合国际同业领先实践的顶层架构方案,并对关键技术难点开展了原型检验,确保整体业务架构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后续几年的工程建设,都在顶层设计蓝图的规划下有序展开和落地。

  2. 建立定价模型体系,提升产品定价能力

  产品定价能力是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工商银行攻克了针对多维金融资产相关性拟合、多次行权产品的定价、复杂结构性产品公允价值计量等多个金融估值领域的专业性难题,自主设计了XFT、T2P 等定价模型算法。同时,在人民币金融工具定价模型中充分考虑国内市场的特殊性,提高了模型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3. 研发分布式计算平台,服务高效估值计算

  借鉴Hadoop、Spark 等业界先进技术,研发了可扩展、高可用的分布式计算平台,支撑金融市场业务中大规模批量处理和高实时响应的计算密集型场景。基于流计算框架支持秒级以内的高时效、高吞吐量的估值计算服务,应用于期权对客报价和询价。

  4. 引入全球化设计框架,构建全球24 小时不间断业务体系

  通过多时区、多场次批量并行处理,以及多班次轮转的架构设计,构建了北京、纽约、伦敦三大交易中心24小时不间断交易体系。平台实现了金融市场业务的全行统一视图管理,并支持集团总部与全球各分支机构以统一方法开展市场风险的量化、监控、管理。为满足总部和海外分行的本币差异化管理要求,采用多报告币种设计,支持各机构以不同的本币开展交易及风险管理。

  5. 打造集中下单系统,实现全渠道金融市场交易事前控制

  通过协议整合,将所有交易渠道整合到集中下单系统,并在可接受的微小时延内实现了7 个维度的交易风险事前控制,突破了目前全球金融市场交易风控管理一般在交易后进行,难以避免“乌龙指”等交易风险的局限。

  6. 破解业务模型表达难题,实现交易管理的全产品覆盖

  金融市场衍生产品具有形态复杂、创新多变等特点,外币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由于地域惯例的差异,产品要素和计量规则复杂多样,这都对产品的表达和计算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平台引入了多层模板化的设计思想,采取对象构件化、语义分析等技术方法,实现了通用灵活的解决方案,破解了金融市场业务模型表达难题。

  7. 引入产品控制理念,实现中台交易质量监督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审慎性估值指引要求,金融市场业务需要独立的部门来确保市值评估公允、损益核算独立、头寸的完整和准确。工商银行引入先进的金融市场产品控制理念,研发了国内首个产品控制系统,使中台风险管理部门能以独立视角承担全行金融市场交易头寸及其损益的质量保证职责。

  8. 建设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全面管理集团市场风险

  平台实现了包括VaR 值计量、各类敏感度在内的17 项金融市场宏观层面风险内部计量方法,对银行可能面临的损失及其概率进行量化评估,并每日对模型展开回溯测试,以检验和优化模型的准确性。同时每日进行1448 种极端市场环境下的自动压力测试,量化分析银行的危机承受能力并识别风险源头。常规及极端市场环境下的风险模拟结果,指导风险缓冲的资本计提策略,抵御各类外部风险。

  9. 研发后台运营系统,提升后台业务运营效能

  金融市场后台运营在效率、灵活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高要求,往往是制约业务创新的短板。后台运营系统建立了业务流程引擎、规则引擎、产品引擎,实现了对金融市场业务的自动直通式运营处理(STP);采用多账套模式支持单会计主体内多账套并行出账,强化了单会计主体下多会计准则的核算能力;借助安全可信的计算技术,借鉴高可靠性系统双路表决等思路,强化系统的清算、结算风险防控,显著提升了金融市场后台业务运营综合能力。

运营成效和未来展望

  1. 平台投产应用情况

  平台已经推广至工商银行法人层面所有分支机构(34 个国家和地区,47 家分支机构),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平台管理的总资产规模超过5 万亿元人民币(外币资产已按汇率折算,下同),日成交金额超过5000 亿元人民币, 极大提升了工商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定价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后台运营能力。

  本平台已投产定价模型总计达32 个,其中自主创新的产品定价模型7 个,优化改良模型10 个,消化应用模型15 个,建立了金融市场主要产品的定价模型体系。依托基于10 台PC 构建的定价引擎计算集群,在1 小时内完成6 亿次模型计算,吞吐量达到18 万TPS。

  微观风险监控层面,在金融市场全业务流程上设置了21项风险监控指标,覆盖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三大风险类型,有效保证了金融市场业务的过程质量。

  宏观风险管理层面,系统将超过4988 个风险因子纳入风险监控,每日针对8000 多个历史情景,进行超过6 亿次情景模拟,量化分析银行的危机承受能力。以该平台为依托,工商银行成为国内同业中首家以自主研发的系统,实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市场风险内部模型法达标的商业银行。

  2. 平台建设展望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入,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工商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中心也将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重点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一是深入开展模型研究,提升产品定价能力,为产品创新提供量化依据和事后绩效评估;二是以云计算服务的形式为国际国内同业提供产品模型定价服务及风险计量服务;三是依托产品定价估值能力,研究算法交易技术,提升对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