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助力金融科技创新

2018-03-26 15:25:59作者:阿里云金融业务事业部技术总监 刘刚编辑:金融咨询网
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和敏捷管理体系并非只是面向互联网企业和业务,它是一家数字化企业的核心业务载体,也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创新基因。所以,分布式和数字化的转型是银行金融科技的基石。

分布式系统如同生命,通过中台的DNA复制和分裂,不断新陈代谢、演进发展,适应环境并自我进化。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和敏捷管理体系并非只是面向互联网企业和业务,它是一家数字化企业的核心业务载体,也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创新基因。所以,分布式和数字化的转型是银行金融科技的基石。

图片1.jpg
阿里云金融业务事业部技术总监刘刚

  随着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已经悄然引领全球金融科技的变革。在全新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场景下,创新金融业务对于银行业务系统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下一代银行将构建在虚拟的cyberspace中,摆脱物理网点的限制,全天候连接用户,植入在各种生活和业务场景之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互联网对于银行将不仅仅是一个渠道,而将成为银行7×24小时实时运营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银行可以用创新的科技来更深刻地理解用户,理解企业的业务运营,理解资本市场的运行,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手段实现更为精准的营销、更为可靠的风控和更为高效的服务。

  以强大的下一代技术平台为支撑,银行自身业务模式才能具备转型基础。从面向交易到面向交互,从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从柜台和互联网渠道全面转向移动端和物联终端,从较为固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到个性化产品和千人千面。未来的金融将以金融科技为基础,形成以场景为核心,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支付和交易为链接,构筑开放式、自动化、个性化、智能化、普惠型的新型金融服务。本文将以阿里金融云自身运营经验和与银行客户合作创新实践为基础,介绍银行核心系统架构转型的相关经验。

一、核心系统的分布式转型

  为了应对互联网的业务压力,多数银行的系统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分布式”改造,将应用系统进行无状态化,对数据库进行分库分表。通过这种拆分和改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系统的业务支撑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但是分布式系统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不全是支撑能力的问题,而是通过分布式架构,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系统并实现系统的弹性,降低耦合性,突破系统瓶颈,提升灵活性,以便使业务能够不受技术能力的约束实现快速创新,从而形成“技术拓展商业边界”的能力。所以,金融机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遇到业务瓶颈,这种技术架构的转型已成必然趋势。

  阿里巴巴集团在十年前就开始将自己的分布式服务化框架dubbo进行开源,并形成了此领域的事实标准,被几乎所有的银行应用系统开发商所采用,也是目前唯一成熟到能够在生产环境运行的分布式技术架构。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在兼容dubbo接口的情况下提供了经过多年发展的产品套件Aliware,蚂蚁金服也基于此基础发展出了相应的产品套件。通过Aliware的EDAS组件,可以较为平滑地实现服务注册和发现,形成分布式服务化的应用架构。同时,传统集中式系统架构通常对于一致性的处理存在过度的情况,进行分布式改造后如果适当应用异步化和缓存机制,可以更好地改善系统性能,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支撑能力。

  应用的分布式架构转型相对比较简单,最为关键的是分布式数据处理。目前阿里云提供分布式关系数据服务(DRDS)和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两种解决方案。DRDS是较为轻量级的解决方案,本质是数据库上的一层Proxy服务,通过指定的分区规则进行分库分表的处理。也有很多开源项目提供类似的功能,但多数只能应用在较为简单的场景。用于银行真实生产环境时,DRDS所具备的读写分离、主备切换、跨库事务、无服务中断的平滑扩容以及相应的运维监控系统就至关重要。同时配合GTS,可以实现分布式的事务管理,真正解决分布式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OceanBase是更为彻底的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通过阿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真正分布存储、线性扩展、高性能和可靠性的核心数据库产品。支付宝自身核心业务已经全面使用OceanBase,并在双十一实现每秒12万笔的业务支撑能力。

  分布式架构转型和应用的服务化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系统管理和服务治理的复杂性。服务数量达到一定量级后,一旦出现问题非常难排查。如果在真实生产系统中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Aliware在应用框架中自动打点收集服务日志,无需相应的开发工作,并提供了相应的数字化管理工具。通过分布式服务调用链路跟踪和服务治理,帮助解决运维管理的问题,使得分布式架构真正可以用于大型关键业务生产系统。Aliware提供的ARMS实时监控平台和MQ高性能消息系统都是分布式架构的必备组件和强有力的支撑工具。

  除了系统的分布式架构改造外,功能完善PaaS管理平台才能真正发挥分布式系统优势和作用。阿里云的PaaS平台提供应用部署、灰度发布、弹性扩容、流量调度、限流降级等关键管理功能。同时配合阿里特色的线上压测和全链路压测平台以及实时业务审计平台,从而确保应用系统不但能够随时交付和弹性伸缩,还能很好地控制业务差错和系统风险,保障金融核心业务的平稳运行。

二、中台建设的“厚平台,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IT系统已经成为业务的核心载体。系统架构也间接决定了业务架构模式。近年来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战略逐渐被各大企业所接受。分布式系统的中台建设,就是这种战略的技术载体。阿里通过将核心业务服务化,设置各种业务服务中心,形成大中台。通过中台的业务沉淀和服务复用,来实现前台业务的快速组合和低成本创新。“厚平台,薄应用”的系统架构也充分体现了这种设计的思想。

  中台建设的核心是服务中心的设计。根据不同的业务域和业务模型,可以形成不同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的设计原则是:第一,高内聚、低耦合;第二,具备完整业务数据;第三,业务具有可运营性;第四,渐进性建设,持续迭代。在使用分布式架构打破应用系统之间的围墙之后,一个稳固和持续进化的中台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石。相应的能力可以不断地被复用和沉淀,为业务快速演进提供土壤,让应用系统开发人员从重复工作中释放出来,能够尝试各种创新的可能性。

  在阿里云帮助客户实施的多个项目中,中台的建设都为这些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和发展的活力。通过分布式改造和中台建设,这些用户不仅实现了IT架构的转变和提升,还实现了业务模式的转型,全面拥抱互联网创新。

三、基础设施的全面云化、平台化和运营化

  从多年前开始,各大机构就开始打造自己的私有云平台。面向存储、计算、网络,通过资源的池化和统一纳管以及计算资源的虚拟化来提升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IT交付效率。而当前业内领先的云计算企业所提供的云计算平台都是全面云化的平台,无论存储、计算、网络还是数据库、大数据服务、中间件、通信服务、基础应用服务全部都是云化产品,可以开箱即用,无需部署,保障SLA,是全面平台化的管理模式。

  只有这样IT基础设施才能与上层应用解耦,实现平台化运营。应用团队无论开发、测试和上线都无需和云平台管理者进行沟通,可以实现全面自助化管理,IT交付的效率也由此大幅提高。基础设施运维团队才能从面向系统转而面向平台服务,逐渐向Google提出的SRE的角色转型。IT部门也能够很自然地利用云平台的计量计费功能实现成本核算和分摊,便于从成本中心向运营和赋能中心的转变。

  平台化管理不但可以解决大型金融机构统一的IT基础设施和架构管理,还能为各个前端小型业务单元的创新提供足够的灵活性。任何一个业务单元都可以在自身赋予的IT资源额度下,自主使用IT资源,解决分支机构、生态企业的低成本创新问题。

  很多阿里云的用户原本都拥有自己的私有云平台,在阿里云的帮助下完成分布式架构转型后,才逐步体会到开源和商业化私有云产品的局限性,从而通过阿里云的飞天平台完成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

四、DevOps和敏捷开发运维

  根据康威定律,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与系统架构紧密相关。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同样需要更好地应用开发、测试、运维体系和工具来匹配,才能发挥出相应的威力。阿里的云效管理平台就是面向敏捷IT的一站式研发效能平台,以提升研发效能为目标,通过线上化、透明化和自动化打通产品质量闭环,真正实现了持续集成持续交付。

  不同于一些传统厂商的开发测试云解决方案。阿里的云效平台是自身业务发展的技术和管理实践结晶。通过千锤百炼的互联网敏捷研发模式,以及和分布式架构与云计算平台进行天然的整合,才可以发挥出互联网级的研发效率。

  为了解决传统研发模式、产品发布流程对业务快速升级的牵绊,云效平台主要具备以下能力:

  (1)从需求-开发-测试-发布-总结形成需求研发闭环,提供一站式研发效能平台。

  (2)实现24小时持续交付,无发布窗口限制,提高时间利用性,让业务跟上互联网的变化节奏。

  (3)分层自动化层层把关,涵盖单元、接口、UI、前端、安全、性能,预发布等各层面的自动化测试,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并屏蔽快速交付带来的风险。

  (4)提供一整套企业提升研发效能的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持续帮助研发测试人员提高技能,不仅仅是提供工具平台。

  云效平台作为阿里巴巴内部的重要工具,上线运行后帮助技术团队实现了诸多方面的提升,比如:

  (1)持续交付能力提升。24小时持续发布,无发布窗口限制。

  (2)工程能力提升。积累近万自动化用例,有效管控研发风险,并且用例还在不断增加中。

  (3)25%的需求从创建到集成测试通过不超过6小时。

  (4)46%的需求从创建到集成测试通过不超过24小时。

  (5)支撑全站每天项目或需求发布超过100次。正是这些能力的提升,形成了阿里巴巴核心能力的基石,也是金融科技企业IT能力建设的方向。

五、总结

  对于分布式技术架构的转型,阿里内部曾经做过这样的总结:“架构无法决定市场的成功还是失败,但是作为土壤可以不断孵化新的物种。阿里巴巴自身的架构转型和优化过程没有解决该做什么的问题,但是解决了创新效率的问题。”而在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创新的效率就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集中式系统的建设如同盖一座大楼,通过蓝图规划,施工落成之后就不好再做改变。如果大楼住满了就只能再盖一栋,搬家过去。但分布式系统如同生命,通过中台的DNA复制和分裂,不断新陈代谢、演进发展,适应环境并自我进化。分布式核心系统架构和敏捷管理体系并非只是面向互联网企业和业务,它是一家数字化企业的核心业务载体,也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创新基因。所以,分布式和数字化的转型是银行金融科技的基石。当然,这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完善,还有平台的升级、管理的提升和生态的合作。这些因素相辅相成才会带来模式的改变。只有模式的转变才能带动金融企业进入下一个时代。

  阿里云目前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都有或多或少的合作,也开始帮助金融机构在私有环境中实现云化、分布式、智能化的转型,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希望能够更多地向银行业的合作伙伴分享和赋能。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