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大数据时代来临,银行准备好了吗?

2013-03-22 14:00:38作者:大连银行 潘明道 王昭 编辑:
当前国内大多数银行还处在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POS机作为改造的重点的阶段,世界的信息技术又发生了升级的趋势,我们又慢了半拍。

        阿里巴巴——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的淘宝和天猫的拥有者,推出以其网上商城客户为目标的小额贷款服务,这种贷款的一个特点是无需抵押。因为阿里巴巴可以使用贷款者在淘宝和天猫经营流水、电子商务信用度评级以及与整个供应链产生的往来等这些传统银行根本无力获取的信息对客户进行另一种角度的刻画和信用评价。在物流网上,物流巨头联合包裹UPS开办了物流银行,由于掌控了物流信息能够在保证最小风险情况下使客户最快速度得到货款。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可以看出:

        面对大集团的近似银行传统业务的同质化的财务公司出现,大数据反而成为银行竞争的法宝。

        在零售领域,Google和Facebook长于对万千完全不同的大众的行为的信息的发掘,阿里巴巴和UPS则侧重于对商品交流信息的整理。不论是哪一类努力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领域的信息中心,努力使自己适应人们行为变化带来的数据的变化,而不是对客户施加固定格式要求。

银行业应对挑战的建议

        麦肯锡公司认为,有些银行只要简单地利用他们现有的资料,就可以把接受他们贷款的客户份额增加一倍,贷款损失减少四分之一,这是一个让人震撼的结论。但是仔细回想上述的分析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结论:不论大数据技术能否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技术统治者,对银行来说数据推动的时代的确到来了。我们对于这样一个正在迈入的时代有如下一些感悟和建议。

        我们处在的时代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网络,简单关系的时代已经远离。这些网络关系是数据异构化的原因,我们要想识别这些网络关系就必须完善我们的触觉,选择好的传感方式,重视加强对新一代的数据分析工具如MapReduce、Greenplum等的研究。而且在我们看来对于非电子银行来说最重要的传感器是人,是客户经理,离开他们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银行业什么也不是。竞争对手可以成为客户行为信息中心,商品交流信息中心,但是技术没有客户经理的智慧,能对客户的道德进行判断、对各种行业形势进行把握。

        大数据分析的实质就是将客户扔到更大的社会背景下加以曝光,准确定位环境中客户所处的位置符合怎样一种商业模式。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技术能超越人对活生生的客户对各方面加以分析而且能够引导客户进入熟悉的商业模式。仅仅进行技术的比拼我们银行业未必有优势,因此要记得客户经理是你的财富,他们的经验是用你的金钱堆积起来的,如果银行无法使客户经理了解的知识以恰当的数据方式表达出来并被理解,那么银行就是浪费手中最大的数据资本。

        大数据时代也可以称为分析时代。对于处在提供服务地位的我们和竞争对手,能够成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信息中心在于分析能力。当今社会对各种人、企业和关系的感知能力要远胜以往,但是客户按标准提供其自身信息的强制力越来越小,说明信息更多以非标准化、非结构化的形式被非传统的渠道收集起来,没有分析它们的能力不可能成为任何关系的中心。

        想想我们上述的例子莫不如此,而且所谓企业选择的成功商业模式不就是建立在强大的分析实力的基础上吗?过往中国的银行业过于强调资源的整合,在政企界限模糊、金融资源高度垄断的时代,这种模式很容易成功。但是时代在改变,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一系列金融市场化政策,使得银行不再拥有独一无二的资源,它们整合什么?即使是比拼整合能力,凭什么银行敢说自己比竞争对手更强呢?

        中国银行业该往哪里走,国外银行和竞争对手给我们指明一条路:加强分析能力,自己找到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找到独特的经营模式。即使对于某些具体业务来说能够改善数据分析能力也往往会令银行受益,例如当前理财市场表面看千篇一律,新的产品推出马上会被其他银行所复制,但是它们真的没有区别么?谁了解这个黑匣子里的秘密?也许只有在海水退了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吧。

        当前国内大多数银行还处在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POS机作为改造的重点的阶段,世界的信息技术又发生了升级的趋势,我们又慢了半拍。说到底这是国内银行业缺乏变革的眼光或者勇气,对产业升级缺乏战略眼光,不愿意放弃传统的成功的方法,只有在情势逼迫之下才不得不进行转型。好工具要有使用的动力和决断,应对大数据时代国内银行也存在一个改变内在组织形态与业务模式匹配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说,国内银行传统的架构适应于进行资源的整合,信息科技部门作为配角是合适的。银行的发展越来越向分析时代进发,当前国内银行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都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进行分析工作,尤其是数据分析,各业务部门和信息科技部门的矛盾实质是银行没有足够分析能力的表现,但这不是一个科技部门所能决定的。将信息科技仅定位于部门的活动已不合适,不能提高全行的分析能力,有必要将信息科技工作定位于更高的战略层次,将银行信息科技工作从支持层面转移到以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为重点。

        我们的银行本质是一些金融专家的聚合,缺了他们,我们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真的一点优势也没有了,我们将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幸亏有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但是当我们银行人看到那些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推荐的客户往往被旧的所谓评估流程拒绝,听到他们抱怨的时候,我们怎么能期望客户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呢?是他们的问题,还是管理者应该检讨我们没有客观的描述世界?旧的方法被证明是官僚的、不适应客观世界的时候,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地使用规则制度流程吗?让我们银行从业者尽量客观地描述复杂的世界吧,我们虽不能确定大数据是否一定能主宰未来,但是它的描述客观世界的思想正是我们所探寻的有效提高银行业务水平之道。

(文章来源:银行家)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

科技金融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来临,银行准备好了吗?

当前国内大多数银行还处在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POS机作为改造的重点的阶段,世界的信息技术又发生了升级的趋势,我们又慢了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