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无现金”时代, 民生银行顺势而为

2017-10-12 16:04:25作者: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 毛斌 创新主管 林冠峰编辑:金融咨询网
随着移动支付产业的高速发展,民生银行将继续秉持“服务民生,普惠金融”的服务宗旨,采用“开放、互联、共享”的互联网思维,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对移动支付技术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当前,随着移动支付产业的高速发展,移动支付商业场景也在潜移默化中从线上转向线下,已逐渐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民生银行将继续秉持“服务民生,普惠金融”的服务宗旨,采用“开放、互联、共享”的互联网思维,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对移动支付技术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图片2.jpg
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 毛斌

  近年来,随着个人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移动互联技术的日益成熟,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伴随着移动端个人消费需求的日益旺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支付技术应运而生。最初,以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公司为首,通过不断地创新尝试,凭借基于互联网的跨行支付的能力,在市场端通过各种不同商业化技术的推广,培育出如今用户认可的模式成熟的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的强劲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十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传统金融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了金融支付产品与服务模式的变革,同时,也给业务创新与竞争、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根据市场上近几年各类移动支付数据报告,纵观移动支付市场,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近几年占据绝对的优势。因此,当前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来自跨界不断加剧的生存竞争,以及未来宏观经济转型、金融市场变革、全球化进程增速等复杂多元化的挑战。挑战,也伴随着机遇,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资源投入,积极主动探索与研究移动支付的创新应用与商业模式。民生银行高度关注各类新兴技术应用的发展,始终密切跟踪技术变化趋势,不断探索与尝试适当的业务场景,稳步推进新兴技术试点运用,为迎接未来“无现金”时代做好充足准备。

一、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

  移动支付存在的基础是个人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便捷性、实时性、跨地域是移动支付的特色。移动支付依赖于电子化货币的支付媒介,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支付变革,就是去现钞化。在中国出现了这种新兴支付媒介倒逼现钞货币的现象,源于传统金融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互联网业发展的相对领先。随着传统金融机构拥抱金融科技,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奋起直追,这样的差异会逐渐减小。纵观国内移动支付整体发展的历程,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在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复杂市场环境下稳步前行,共同推进了移动支付市场的高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态势。

  移动支付的兴起,早先始于当年“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支付形态的相互较量。近场支付与远程支付,自2012年开始出现原始的商业形态向终端用户交付使用。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普及,安卓和iOS两大移动平台生态不断完善,APP应用内支付逐渐被用户认可和接纳,支付场景也随之呈现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

  1.近场支付

  近场支付指的是使用近距离无线技术在电子设备间非接触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支付技术,该技术的优势在于消费终端无需连接互联网、安全快捷,劣势在于消费终端对硬件的依赖。早期由于智能设备在安全元件集成方面的差异性,实现近场支付的技术方案存在多种形式(包括NFC-SIM、NFC-SD、NFC全终端等),各方案涉及产业链均较长,各模式之间的竞争也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对商业场景的构建带来了直接的负面效应。2013年,中国银联联合中国移动及各家商业银行率先推出NFC-SIM方案的移动支付服务,真正意义上首次较大规模推广近场支付,但由于支持设备型号较有限,用户增速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近场支付的话语权回到手机厂商(硬件集成商)手中。谷歌安卓系统推出了HCE技术,将掌握近场支付的主控权交给了应用本身,近场支付的发展出现了转折点,2014~2015年各大银行联合中国银联,纷纷推出基于HCE技术的云闪付产品。不久之后,苹果公司推出自家的支付产品ApplePay,并通过联姻中国银联,于2016年顺利登陆中国,凭借其巨大的影响力,成为目前近场支付技术应用中颇受大家推崇的商业化模式,各大安卓手机纷纷效仿推出自家移动支付工具,截至目前,基于手机集成安全元件的技术方案占据近场支付市场主流地位,围绕近场支付的银行收单也自然顺承中国银联的成熟收单体系。

  2.远程支付

  远程支付也称为“在线支付”,指的是使用移动互联网传输支付指令完成支付行为的支付技术,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对消费终端的硬件依赖性较低,劣势在于支付时需要接入互联网。远程支付源于移动智能设备在线购物需求,以手机淘宝为代表的各类移动购物应用开始支持移动支付,解决移动端在线支付需求。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加大移动支付的开发投入,从传统PC端向移动端转变,进入新的支付领域蓝海。与此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积极发展其手机银行APP应用的支付场景。随着支付宝声波支付的推出,第三方支付正式进入移动支付线下消费市场的竞争行列。使用支付宝APP在收款机具上快速完成支付的“咻一咻”功能,成为了对近场支付传统技术解决方案最具威胁的直接竞争者。后续随着二维码应用的迅速普及,二维码于支付领域的应用也开始出现,众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在二维码支付方面发力,历经监管政策限制到最终的普及,二维码支付成为目前最受大众认可的便捷支付方式之一。而支付宝和微信凭借其巨大的用户规模,成为二维码支付涉众最广的两个应用入口。在二维码支付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围绕微信、支付宝等流行支付方式生存的第四方支付服务集成商,将各类支付方式聚合,为商家提供聚合支付的服务,极大地满足商户的收款需求,推动“无现金”商业场景的发展。

二、民生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实践

  民生银行顺应互联网移动金融发展态势,全面推进全行“凤凰计划”转型战略的实施落地,围绕金融科技构建健全的技术体系,建立行内科技创新机制与文化,积极应对移动支付技术变革和转型发展内生需求。

  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通过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技术深耕及市场洞察,适时设立新型支付创新实验室,加大对移动支付技术和模式演化的研究与探索,深化移动支付技术在各业务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持续推进民生银行的互联网支付体系建设。目前,民生银行在移动支付的创新实践方面专注于面向个人端和面向商户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两端应用的技术策略和发展思路不尽相同。

  1.面向个人的移动支付应用实践

  民生银行针对面向个人的移动支付应用,着力于优化产品布局,探索多元化发展策略。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应用最初将查询、转账、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功能在线化、移动化,本质上是对银行传统服务渠道的延伸,而在激烈的移动支付市场竞争之下,深入客户核心需求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在移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业务竞争力、发挥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综合优势。民生银行专注于探寻目前移动支付生态各环节的差异点,在监管政策指导和信息安全规范下,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加强合作等方式,主动适应变化和挑战,利用成熟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打造多形态移动支付产品。“线上线下相融合、近场远程相结合”是民生银行开发个人移动支付产品的发展策略。

  线上支付方面,从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银行APP渠道切入,深化远程支付场景,将典型的银行在线支付服务开放及优化,打造网络支付平台并设立“民生付”独立品牌。民生银行网络支付平台以“渠道、产品、集成、通道”多层架构设计为开发导向,将各类金融支付方式模型化、抽象化,找准安全性与易用性的平衡点,采用虹膜识别、声纹验证、人脸识别等前沿技术于渠道端创新,融合传统的人民银行支付通道、银联支付通道、地方支付结算通道及新兴的第三方支付通道,建立多支付通道基础系统支撑,为行内各渠道和产品系统提供统一标准的支付接口,同时为外部合作伙伴提供互联网支付开放服务。

  线下支付方面,通过近场和远程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支付平台作用,并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以NFC、二维码、超声波等多种支付形态的多元化发展策略布局线下支付场景。以NFC和二维码支付为例:首先,NFC支付。在NFC支付技术方案从NFC-SIM、NFC-SD向NFC全终端模式的演化过程当中,民生银行时刻跟踪并实时跟进,积极主动与中国银联、移动运营商以及手机厂商加强合作联合研发,历经NFC移动和包、沃支付钱包、ApplePay、银联HCE云闪付、华为Pay、小米Pay等项目开发,遵循市场客观规律,确定NFC联机支付为主流模式,并基于该模式进行渠道端的进一步创新。民生银行联合中国银联、出门问问、华为,开发可穿戴式设备支付产品,成为国内首家推出手表支付的商业银行。其次,二维码支付。民生银行手机银行率先推出二维码本行收付款功能,通过面对面扫码的方式完成转账,简化手机转账操作流程。同时,积极推进与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平台的合作,成为业内首批支持银联二维码跨行收付款的商业银行。

  2.面向商户的移动支付应用实践

  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拥有金融账户、交易通道与清、结算等成熟支付体系的综合优势。在目前第三方支付的虚拟账户体系和开放平台体系仍处于不断升级、同化和演进的过程中,应以开放的姿态聚集各方资源,寻找优质合作伙伴,充分利用核心竞争力,持续积累与拓展商户资源,稳固自身于移动支付生态体系中的地位。针对面向商户的移动支付应用,民生银行专注于探索垂直行业商户生态体系下移动支付应用的切入,倡导建立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技术驱动开展商业模式创新。

  (1)通过自建生态打通两翼。民生银行凭借深耕传统行业的经验积累,为传统企业建立或完善技术生态体系,搭建商户解决方案一体化的技术开放平台,以移动支付收款作为需求切入点,通过与传统企业软件服务商合作,快速构建垂直商业化场景,顺势将合作方的客户批量迅速导入,打通民生银行个人金融零售业务和交易银行产业链金融的两翼。

  (2)与已建立的生态进行融合。第三方支付凭借移动支付功能迅速构建商户体系,在部分大众消费领域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商业生态,如便利店、餐饮、打车等场景。由于不同支付应用均有相对固定消费习惯的用户群体,第三方支付平台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而商户接入的成本也随之增高。民生银行准确抓住市场痛点,聚合目前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同时加强与外部生态的合作。

  (3)金融服务能力开放。目前在激烈的移动支付竞争中衍生出一批介于商户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支付服务集成商(第四方聚合支付),凭借自身对接各个第三方支付接口,根据商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形成支付通道资源互补优势。市场上大多数第四方支付服务商受困于支付牌照的缺失无法涉及商户的资金清算业务。从平台资金安全的角度,商业银行是第四方支付商户资金清结算最佳的合作机构。民生银行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开放规范的、安全的、简易接入的移动支付收单平台“机构接入”模式,同时搭载面向机构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并借此批量获客。

三、前景展望

  移动支付在移动互联网技术、货币电子化和消费金融变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商业银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移动支付业务深入大众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与客户联系空前紧密。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客户黏性、稳定与巩固客户关系。民生银行密切关注移动支付领域各类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变化,积极推进新兴技术试点运用。首先,充分依托移动支付创新研究,探索前沿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强化金融科技能力,同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建立联合共赢的合作机制。其次,正确看待与充分认识移动支付市场的客观变化,任何一项新的技术或新商业模式都可能改变当前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持续创新研究与实践,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方可从容面对市场风云变化。

  在全行“凤凰计划”金融转型战略的指引下,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民生银行将继续秉持“服务民生,普惠金融”的服务宗旨,采用“开放、互联、共享”的互联网思维,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对移动支付技术的运用和创新能力,为迎接未来“无现金”时代做好充分准备。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