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清醒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服务

2013-09-06 10:35:52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 李良编辑:金融咨询网
互联网对经济乃至金融的影响深远,未来金融业务的商业模式、产业格局和利益机制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互联网并不能影响金融的资源配置的核心属性的变化。所谓“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的一个形态,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

近几日,“互联网金融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央行副行长、商务部、央行、工信部三位副司长,中投公司、深圳证交所、中国银联、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等上百位“金融人”罕见的聚首互联网大会,寻找可能颠覆他们的力量。各家互联网企业仿佛看到了新的利益大陆,看到了市场的“蓝海”,也纷纷趋之。

        此次的“互联网金融中国峰会”只是近两年所谓“互联网金融”的一次较大的活动,所谓“互联网金融”也成为业界最热门的话题,大量文章、网站、社交平台就此话题展开讨论、争辩,各种会议、活动更是不胜枚数,多场高端论坛或以此为主题,或设立专门的分论坛探讨此事,甚至就此成立了多个联盟,如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等。舆论普遍认为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会颠覆“传统金融”,“银行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

        但事实如此吗?“互联网金融”的真正概念和本质是什么?边界在哪里?

一、从“互联网金融”说起

        从“金融互联网”到“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从金融视角和互联网视角来看待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服务问题,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如谢平的研究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并没有直接称为“互联网金融”。本人认为互联网的影响并不能影响金融的资源配置的核心属性的变化。所谓“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的一个形态,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现在体现出来的问题并非是信息技术如何来支撑,而是基于信息技术、互联网进行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引起的法律问题,一是没有法规,二是法规间的冲突,三是法规修订的严重滞后。

        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全球并没有统一定义。市场人士将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将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不过,随着金融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融合,这一狭义概念的边界正变得模糊。广义来看,互联网金融已泛指一切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金融通的行为。

        但有人认为:带有金融思维的互联网其实不叫互联网金融,带有互联网思维模式的金融,才能叫互联网金融。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开放、平等、分享、系统性和风险精神”。

        从金融的定义来看,其核心是资金融通,广义上说,跟货币发行、保管、兑换、结算相关的都是金融,但是狭义的金融,一般仅指货币的融通,所谓货币融通,就是资金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融通转移的过程。这也要求金融必须存在“市场平等”和“机构协作”,市场规则式金融产生和发展的核心条件。

        关于“风险精神”。金融经营的就是风险。风险和盈利在金融机构的运营中是相辅相生的,同时也具备系统性特点。而在系统性方面,互联网是草根文化的代表,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甚至文化范式,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所谓的“互联网金融”追求的也是“从草根到富贵”,在民众享受“普惠金融”的同时,期望能在其中介入金融服务以生存、壮大。这些都是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有很大共同之处。

        在“分享”的特点上,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根本区别。由于金融具备“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其分享性必然明确的界限,是在金融生态内的有限“分享”。而“互联网金融”正是想借助互联网的“低成本信息传导”特性,打破现有的金融生态,改变已有的利益格局,满足“入局”,而获取巨额收益的目的。但不管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形态,都具备“系统性”,系统的自组织性将发挥明显作用,不管是是否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固有生态,都会形成一种新的体系,形成新的界限,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共享和分享”,除非对资金的融通不再存在需求。

        正如几次的“工业革命”,金融业也没有从“内燃机金融”发展到“机械金融”和“科技金融”。

        现代金融业的正式发端,是意大利发展出吸纳存款的信贷机构之后的事了。再后来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业态也慢慢地发展出来,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野更是促进了金融业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出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专业的金融机构,它们形成了现代金融版图的主架构。这些主流金融机构大致上都围绕着信用、杠杆、配置这三大核心职能做着资金或资产交易。近几百年来,金融业逐利的基因通过三大职能被放大。现阶段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既然是金融,也需要建立在信用之上的。众所周知,金融的信用是要靠日积月累,同时也具有信用的杠杆效应。如果只在意增长速度而不注重信用,发展得越快倒得也越快。近期不断出现的P2P公司的倒闭、跑路等现象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时,业内也认为“互联网金融”也已成“红海”。而同样,互联网的网络几何级数的扩展能力和辐射能力,也是一种杠杆效应,所以两者结合在一起威力是巨大的,但反过来风险也是巨大的。

        因此,当前值得我们更加审慎和深入的思考研究,不能还没有搞清其本质及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妄自推论!要研究和探讨“互联网金融”的问题,还是要从互联网对经济活动乃至经济生态的影响程度着手,从而影响到的金融生态的变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

专栏李良专栏
清醒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对经济乃至金融的影响深远,未来金融业务的商业模式、产业格局和利益机制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互联网并不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