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银行APP支持普惠金融:效果显著,问题尚存

2018-05-30 17:36:15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副行长 马常青编辑:金融咨询网
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以手机APP支持普惠金融的新措施、新途径,全面延伸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极大方便了社会公众,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但以APP助力普惠金融尚存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金融快速发展,手机APP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亦成为社会公众、各类中小企业用户获取金融服务的便捷手段。近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以手机APP支持普惠金融的新措施、新途径,全面延伸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极大方便了社会公众,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但通过调查了解,以APP助力普惠金融尚存问题,亟待解决。

马常青.jpg

银行手机APP应用在甘肃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专门为手机用户提供移动金融服务的重要平台,银行手机APP在甘肃推广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呈现四个特点。
 
        1.手机APP用户形成规模
 
        截至2016年底,全省银行各类手机APP用户已达到1621.6万人(同一用户可能使用多家银行的多个手机APP)。尽管61.59 %的手机APP用户集中在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国有商业银行,但地方性法人银行手机APP用户增长更为迅速。近两年,兰州银行、甘肃农信、甘肃银行的用户数分别增长了138.95%、248.5%、1690.65%,手机APP已成为个人、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重要途径(如图1所示)。
 
图片1.jpg
图1 甘肃省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手机APP用户增长情况
 
        2.运营管理模式逐步成熟
 
        随着手机APP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其对推动金融业务发展和提升移动金融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趋凸显。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形成了由业务部门提出产品和服务需求,电子银行部、移动金融部或网络金融部等负责手机APP运营管理,信息科技部或软件开发中心负责技术支持的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手机APP的发布渠道主要是官方网站,其次为安卓市场、华为应用市场等手机软件发布平台。手机APP的推广和下载渠道主要为官方网站、营业网点及其他现场渠道。
 
        3.业务应用种类较为齐全
 
        “手机银行”是甘肃银行业金融机构最主要的手机APP应用,“微信银行”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手机APP应用。针对特定用户或产品服务,各银行着眼于手机端的便捷、移动优势,普遍开发上线了手机号转账、掌上(手机)理财、影院购票等特色服务。同时,甘肃银行等金融机构上线了薪e融、交通罚款缴费、有线电视缴费、加油卡充值、收视宝等业务。手机APP的服务与功能涵盖了银行基本业务,能高效便捷地为用户提供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生活缴费、投资理财、个人贷款、信用卡管理、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等金融服务。
 
        4.金融产品突出便民
 
        据调查,全省手机APP提供的普惠金融产品主要为便民服务类产品。其中,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生活缴费、生活服务、在线贷款、投资理财占比84%,如图2所示。从服务对象看,面向一般个人用户的产品有39个,如:农业银行的一键缴费、网捷贷、质押贷款,中国银行的二维码支付,建设银行的快贷等产品,主要提供转账汇款、在线贷款、账户管理、生活缴费、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服务;面向小微企业的产品有6种,如:工商银行的工银小微金融、招商银行的闪电贷、甘肃银行的薪e融等产品,主要提供账户管理、贷款申请、投资理财等服务;面向工资代发类客户、公积金缴纳个人、符合信用评级的自然人等特定群体的普惠信贷类产品有5个,主要提供在线快速贷款产品,如:工商银行的融e借、邮储银行的网贷通、浦发银行的公积金点贷、甘肃农信的自助贷款等产品。
 
图片2.jpg
 
        5.安全防控措施相对完善
 
        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手机APP应用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多重风险防控机制,保障资金交易和信息安全。在网络传输方面,采用SSL安全协议,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确保用户身份和交易信息安全。在系统安全方面,采用生物识别技术、支付密码器、短信验证+动态口令等多种安全认证方式,提供多种身份认证手段,确保资金交易安全。在业务风险防控方面,主要提供风险易于控制的账户管理、限额内转账汇款、便民缴费等服务和产品,对信用卡和贷款等风险较大的业务则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同时,手机APP的部分服务功能结合了网点柜面开通或签约等线下模式,并采用自定义转账权限和限额、短信或微信提示交易信息等防控措施,有效防范误操作和账户被盗等风险。
 
手机APP支持普惠金融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手机APP在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传统金融服务手段无可比拟的作用。但从手机APP支持普惠金融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1.面向重点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产品较为缺乏
 
        从调查结果看,普惠金融产品主要侧重于账户管理、转账汇款、信用卡和贷款申请等便民服务领域,鲜见针对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群体的金融产品,未上线针对农民、贫困人群、残疾人的政策性贷款、补贴发放等应用。为工资代发类客户、公积金缴纳个人、符合信用评级的自然人、工薪阶层客户、银行开户签约用户等特定群体专门定制的在线快速贷款等产品,尚无法移植到小微企业、农民、贫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群体。
 
        2.提供普惠金融产品服务的渠道较为分散
 
        从调查结果看,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14个便民服务产品分散在44个不同的手机APP应用中。其中,手机银行APP提供转账汇款、在线贷款等传统金融服务,直销银行APP提供投资理财等投融资服务,微信银行提供业务推广等信息服务,移动支付APP提供云闪付、二维码支付、无卡取款等支付服务。由于缺乏统一服务入口,用户需从各家银行、不同渠道获得服务,降低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3.普惠金融产品服务的用户体验有待提高
 
        普惠金融产品一般具有服务对象明确、场景差异化大等特点。由于专属普惠金融产品少,农民、贫困人群和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群体手机APP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较低。同时,一些线上普惠金融产品仍存在对物理网点、自助机具和人工受理等线下服务的依赖,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少、信息化程度低、基础设施环境差,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难以有效对接、联动和融合,导致手机APP的普惠金融服务产品体验度不高。
 
        4.普惠金融业务风险防控难度较大
 
        一方面,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多具有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往来不紧密、抵御风险能力低、缺少抵押资产、缺乏业务数据积累和有不良征信记录等特征;另一方面,依托行内数据和传统客户管理、征信等手段,提供快速信贷服务产品,银行难以掌握客户的全面情况。同时,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普惠金融服务群体的分散性和特殊性,导致金融机构风险防控难度增大。
 
手机APP助力甘肃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

        1.逐步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
 
        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前提条件,也是普及手机APP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移动支付、大数据、征信、电子认证、技术规范等已成为新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应在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法律体系和征信体系的基础上,积极通过新业态和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为普惠金融创新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与实践,确定全省手机APP普惠金融技术框架和应用架构,制订数据和技术规范,推进全省普惠金融持续协调发展。
 
        2.积极推进手机APP普惠金融应用
 
        手机APP既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移动金融服务平台、业务接入渠道和统一服务入口。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手机APP应用在推进移动金融和信息惠民、便民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将其作为推进甘肃普惠金融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向。
 
        一是重视和推进手机APP普惠金融应用研究,持续推进产品设计和应用开发,不断加强运营管理,与网上银行、自助设备、现场网点的功能和服务相配套,提供多途径、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渠道。二是利用已有应用平台的功能和接口,整合、开发并上线普惠金融业务应用,提供普惠金融接入渠道和统一的服务入口。三是加强与政府部门、公共服务领域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发挥 “线上+线下”服务的融合优势,改善服务环境,扩大服务覆盖面。
 
        3.不断丰富手机APP普惠金融产品
 
        各银行应认真总结借鉴全省金融精准扶贫、低保补助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手机APP接入和服务渠道的作用,紧密结合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群体消费场景,设计开发多样化、多层次、体系化的账户管理、转账支付、生活缴费、便民服务、政策咨询、小额信贷等手机APP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开发适合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和需求的应用,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群体提供机会均等、体验优质的服务。
 
        4.加大手机APP普惠金融服务宣传力度
 
        通过手机APP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前提是使社会公众,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了解、熟知服务。各银行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应用网站、柜面宣传、专题培训、电子屏播放等方式,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渠道,全面开展移动金融、支付安全、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和精准培训。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
 
        5.着力强化手机APP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完善法律制度,严格执行相关安全和 技术标准,规范和约束第三方(软件服务商、电信运营商)行为,加强对手机APP开发、发布、运营等环节的风险防控。二是重视业务规则和制度设计,规避风险。例如,建立基于生物识别、手势验证、支付密码器的多因子身份认证机制,高效识别账号安全风险,甄别虚假用户身份,保障账户和交易安全。三是加快国产密码应用,完善个人信息和业务交易数据在网络传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加密和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出现交易、资金信息被窃和泄漏。四是积极推进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满足新金融业态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风险防控要求。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