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信息技术让中国信保风险控制更有效

2012-07-10 14:41:10作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 刘永信编辑:
在风险控制领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等各个环节,成为风险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支撑工具。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惟一从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公司。公司成立以来,中国信保始终牢记政策性使命,秉承服务于外经贸发展的理念,公司得到快速发展,政策性作用显著提升。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信保从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全局出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市场需求,在保监会、财政部和商务部的指导与支持下,迎难而上、勇担责任,积极作为,2009年,实现保额11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保费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5%,圆满完成了国家赋予的政策性任务,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中国信保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实现保额1964.3亿美元,同比增长68.5%;出口信用保险保额对全国出口的渗透率和对一般贸易出口渗透率分别达到10.4%和22.8%。实现保费 1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7%。在全球所有官方出口信用机构的排名,从2008年的第4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一位。

        保险业是一个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管理“风险”是保险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正迅速应用到保险业务发展的各个层面,成为保险业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尤其是在风险控制领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等各个环节,成为风险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支撑工具。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如果说“风险”是保险产生的客观基础,那么,信息则是出口信用保险得以经营的内在逻辑基础和依据。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信息搜集、加工、整合和共享的能力更强、更便捷,因而更有效率;可以使信用保险的承保更准确、授信的依据更充分,对信用风险的判断也更清晰,风险管理手段也更有效。

        2001年成立之初,中国信保就确定了高起点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自主研发为主,外包为辅”的原则,既防止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也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经过9年多的建设,通过借鉴保险行业的先进经验,引进信息化领域的成熟技术,结合信用保险业务的自身特点,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体系,自主研发建设了四大信息系统平台,即综合业务平台、综合办公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管理信息平台,为公司业务运营、办公管理、客户服务和经营决策提供了全方位的电子化支持。

        在4大信息平台下,从公司的风险管理系统看,既有独立的管理系统功能,又延伸和渗透在各个子系统之中,其中包括:贸易险承保理赔追偿系统、项目险承保系统、项目险保后管理系统、担保业务系统、风险评审会系统、准备金系统、再保险系统、国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反洗钱系统、非现场审计系统、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系统、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等等。这些信息系统的应用,从业务操作、业务管理,到日常经营、财务审计监督,实现了中国信保业务评审、准备金计提、再保险分保、核保核赔等风险管理日常工作的流程化和电子化,提高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

        保险公司的业务风险诱发因素多、涉及面广,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业务流程和环节。为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中国信保在加强和完善制度的同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风险管理的要求固化到信息系统的实际操作中去,渗透到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法律审查、监察审计等各个管理环节。信息化建设既为业务、财务、经营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提供了全面的实现手段和技术基础,也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

管理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让中国信保风险控制更有效

在风险控制领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等各个环节,成为风险控制不

频道最近更新

频道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