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模式迎来新阶段

2017-10-30 17:07:15作者: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曹汉平编辑:金融咨询网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及泛资产管理时代的悄然来临,普通客户的投资理财意识得到进一步激活、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传统投资理财等资产管理服务领域的“二八定律”被逐步打破。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及泛资产管理时代的悄然来临,普通客户的投资理财意识得到进一步激活、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传统投资理财等资产管理服务领域的“二八定律”被逐步打破,新的行业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并为“投资理财+资产配置”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包括基金、理财、保险、贵金属以及外汇交易等多元化金融资产的在线搜索、比价、申购、组合、交易以及管理等)的爆发迎来新的阶段。

图片7.jpg

泛资产管理时代的悄然来临

  2012年下半年以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围绕资产管理市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政”,旨在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松绑”,揭开了泛资产管理时代的序幕。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类非金融机构跨界竞合,一方面充分发掘并唤醒了客户资产配置与管理的刚性需求,另外一方面进一步降低了客户的准入门槛,进而成为加速资产管理的重要推手。
  
  1.泛资管行业格局的形成与趋势。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但资产管理市场渗透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美国市场60%以上的财富资产是由客户交由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打理,我国现阶段则不足10%。与此同时,近两年余额宝、理财通等各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凭借“两高一低”的业务模式实实在在唤醒了客户沉睡的理财意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客户逐渐显示出强劲的投资理财需求。
  
  此外,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众包、众筹、众扶、众创”的时代背景下,客观上更是为资产管理业务创造了大量融资需求,资产管理机构通过价格发现与产品创新等不断推出全新的综合金融服务,一端对接投资人提供资产配置与管理服务,一端对接融资人打通融资渠道,极大丰富了资产管理产品的供应。

  据统计数据初步显示,2015年末我国广义的资产管理规模(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约为90万亿,其中:银行理财23.5万亿,信托规模16.30万亿,保险业规模预计超过12万亿,公募基金8.4万亿,基金及子公司专户12.6万亿,券商资管规模11.89万亿,私募5.21万亿,以及期货公司资管规模1045亿。随着资产管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日趋成熟,泛资管时代的行业格局基本形成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开启了综合金融服务新模式。
  
  首先,资产管理主体更加多元化。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机构均被赋予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同时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爆发,第三方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也逐步进入公众视野。主体的多元,意味着竞争的加剧与效率的提升。
  
  其次,投资的业务领域更加融合。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投资领域虽各有侧重,但通过集团内外的银信、银证、银保、信政、信保、信基等合作,打通了相互之间的投资壁垒,业务融合与“去分业化”势头强劲。
  
  再次,资产管理市场客群更加大众化。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分散化”等特点,使原先只能被动接受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服务的公众,以及难以投资门槛较高的财富管理产品的长尾、低净值客户群,都能更加便捷地与资产管理媒介或平台对接,主动进行资产管理活动。
  
  最后,资产管理业务逐渐向线上化、平台化转型。小到各种“宝宝”产品,大到为私人银行客户量身定制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均逐步从传统物理渠道向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迁移,从单一理财产品销售向一揽子平台型金融超市转型。商业银行等传统资产管理机构中介角色在逐步被互联网资产管理服务平台等“门口的野蛮人”所淡化。
  
  2.综合经营促进资产管理规模发展。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综合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控股、非银行金融机构控股、非金融性实体企业控股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性电子商务公司的互联网金融等四种模式。前两种模式有利于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在同一控股集团下分享资产管理服务优势,促进金融混业集团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第三种、第四种模式将会加剧金融脱媒,且第三种模式加强了实体企业系统内自给性金融供给,分流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市场。

  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业态丰富的行业,涵盖资讯提供、市场研究、产品组合管理、模型设计、交易经纪、托管清算等。资产管理机构已经从单纯的产品提供商向一站式综合服务商演变。资产管理业务作为衔接投资人与投资者的桥梁,是综合金融的集中体现,是体现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泛资产管理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资管市场领头羊的商业银行,在业务多元化的混业经营格局下,联动集团内的基金、证券、保险、信托业务等促进资互管理业务的规模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商业银行可凭借全球综合化布局,加强与集团内机构的协同发展,共享牌照、客户、渠道与产品,联通境内区外、区内、境外市场,增强综合化经营框架内跨领域、跨机构、跨市场的全球资产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依托自有卓越的品牌、稳健规范的经营风格、遍布全球的经营机构、便捷的线上服务等优势,加强与第三方金融机构等的业务合作,有助于构建更加立体、多元的资产管理服务并打造开放共赢的资产管理生态圈。
  
  商业银行可加大互联网业务与技术创新,建立完整的产品体系和灵活发售与定制的运行机制,提升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满足能力,最终为客户提供综合化、个性化以及最优体验的资产管理服务。
  
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新模式
  
  为了把握泛资管时代发展机遇,目前部分大型的金融科创企业凭借自身在互联网上的客户规模效应与入口流量优势,将银行、保险、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及部分融资人的需求集中到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机整合,为客户提供各类理财产品的搜索、比价服务,并对客户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分析、规划,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方案等。这种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客户的准入门槛,增强了信息的透明与对称性,扰动了商业银行的大众客户基础,对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利率市场化进入新阶段也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迫使银行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多角度满足个人客户的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因此,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下,迫切需要分析市场格局并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在泛资产管理时代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1.市场格局未定,仍有角力空间。从产业分工的角度来看,资产管理是一种专业的金融服务。其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进而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的保全、增值与传承。与此同时,资产管理也是商业银行适应个人客户资产配置非存款化趋势、促进个人金融业务竞争力升级和实现轻资本化发展的核心业务方向。推进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有助于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入口获客,抓住泛资管时代带来的转型机遇。

  一方面,虽然目前已经有部分金融科创公司已经开始打造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并在一站式金融服务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借助产品简易、体验便捷、收益率较高等特点,快速增长、规模初显,但与传统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相比,规模仍旧较小。原因有三:其一,大部分客户仍较为信赖银行的信誉与服务,对新兴互联网资产管理的投入较为保守,且目前各类P2P平台风险集中爆发更是让客户望而却步。其二,纯线上的投资理财服务模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暂不具备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目前比较高阶的客户资产配置建议仍主要依赖物理渠道的客户经理提供。其三,这些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在获客模式、产品结构、客户服务以及盈利手段等方面存在加强的同质化,产品供给端也明显不足,很大一部分还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以金融产品为代表的互联网资产管理领域,与实物电商市场的寡头垄断不同,尚未形成强势品牌,也未出现市场独占局面。商业银行作为资产管理业务最主要的机构完全有条件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聚合入口与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借助人行账户改革等举措,增强产品整合和供给能力,逐步构建平台化的产品销售渠道与简单清新的服务模式,扩充流量来源。
  
  整体而言,这些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尚未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构成实质性威胁。但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消费者对平台入口有更强的路径依赖,往往只能记住且经常使用一个常用入口,聚合性销售比分散销售更符合当代客户的互联网消费习惯。商业银行拥有品牌信誉度高、金融产品丰富、支付通道便捷等优势,具备难得的市场空间;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在泛资管时代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基于互联网模式搭建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就变得非常紧迫。
  
  2.做好顶层设计,抓住转型机遇。虽然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开始全牌照业务布局,包括证券、基金、保险等,但仍然无法便捷地向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产品浏览、比较与购买服务。面对泛资管时代愈演愈烈的竞争,商业银行应借助自有资管服务优势、做好顶层设计,搭建统一的开放式、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围绕国家金融改革和开放战略、客户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以及集团国际化发展战略,整合集中内部研发资源、优质稀缺投顾资源,丰富自营产品体系,扩大代销产品供应,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以及差异化的“投资理财+资产配置”服务体系。
  
  结合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政策便利,持续推动集团内的投资研究、产品创新、系统建设、营销服务,以资产管理业务为支点,形成集团合力,在集团层面形成全面开放格局下面向未来的资产管理能力。
  
  全力打造集团的统一线上入口。集团内各机构共同议定融合场景,基于整合的线上入口,加强集团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各类投研、业务与产品的组合包装,推动集团一站式、多元化资产管理平台构建,形成集团综合金融产品组合,在集团范围内深挖目标客户群体的资产管理服务需求。
  
  强化集团内多元化金融产品交叉销售的考核机制,形成联动机制并配套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激发集团内跨机构、跨条线、跨境、跨业的联动业务潜力,实现“一个客户、一个银行、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促进资产管理业务的增长。
  
  当然,基于互联网模式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存在多种选择,我们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最佳实践,目前主要有直销银行、投资顾问(包括智能投顾与远程投顾等)以及专业交易等三种常见模式(详见表1)供商业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借鉴。

图片8.jpg
表1 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三种常见模式

  上述三种模式面向的客户群体各有侧重,盈利模式也各有千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可尝试在当前监管允许的前提下将三者进行有机融合与打通,搭建更加多元化的一站式在线金融超市(包括基金、理财、保险等的在线申购、组合、交易,以及相关资讯与产品服务的在线搜索比价等增值服务)并达到“1+1+1>3”的协同效应,但也要注意根据平台所服务客户群定位做好产品组合创新以及盈利模式等多方面的路径选择,一方面要避免平台的业务单调,无人问津,另一方面也不能贪大求全,缺乏聚焦。
  
  3.深化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实体经济相对低迷并形成了明显的下行压力,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性在不断弱化。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要求中国金融战略政策进行再定位,以应对新的战略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提“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资产管理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要在其背后资产管理业务中基础资产的挖掘上体现出“盘活存量”、解决“三期叠加”下社会融资期限错配的问题。
  
  一方面,通过构建主动资产管理能力有助于打通资产端与负债端,在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中为企业提供中长期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上述两端的打通可以有效减少中介链资金掮客的层层盘剥,降低杠杆,避免“脱实向虚”、“空转套利”,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深化产融结合。
  
  另一方面,利用资产管理重新组合各种金融原生品在期限、收益率、权益、交易方式和管理方式等特征,把投资下沉到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类型企业的各层面经济活动当中。通过对所投资资产的信用资质变化和还款来源的持续监控和管理,降低违约风险、提高投资收益,从而在经济增长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获得优质的资产,也更好地支持了实体经济。
  
  当然,在基于互联网模式开展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复杂的监管政策及合规性问题,例如,目前我国金融行业仍是分业监管,但这种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模式在销售前端具备混业经营的一些特质。因此,我们在借助互联网金融创新一站式金融服务新模式过程中,一定要杜绝概念的包装,并从产品研发、客户推广等各个层面与行业趋势、宏观环境以及监管政策等相匹配,做到依法合规。另外,目前欧美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已经将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这种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前端自助化、后端智能化”,为客户提供等更加智能化、差异化以及个性化的投资顾问及资产配置服务,进一步提升了这种新模式的客户体验水平。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