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商业性企业, 其每一项经营活动和每一个经营环节都面临着风险的侵袭。在我国保险业日益发展和完善的今天,保险公司依然存在着很多运营风险,如不能有效化解这类风险,必然会给公司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保险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保险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识别和控制保险公司特有的各类风险,仍是我们保险公司信息化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帮助企业防范和规避这些风险。
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目前面临的经营风险
保险公司的经营主要包括承保和投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的同步发展,是保险公司的重要特征。相应地它们也为保险公司带来了风险。只要经营财产保险业务,就无法回避相应的风险。
针对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理赔上的管理和流程漏洞。在理赔工作中忽视业务质量管理,一是通融赔付,该少赔的多赔,不该赔的也赔,甚至恶意编造假赔案。二是以分散性险种的赔付扶持主要险种。三是理赔制度执行不严格。比如不执行双人查勘现场制度。更有甚者,先出险后办投保手续,骗取保险赔款。或编造假赔案,进行违法交易。
定价不足。这类风险主要由于保险公司精算水平不高和过度竞争造成,具体表现为赌博性承保、超出承保能力承保、降低承保条件承保等。由于定价水平明显偏低,保费收入很难覆盖风险。费率过低将使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受到极大影响。
分保风险。分保是保险公司分散风险和扩大承保面的有效办法,但有的产险公司对此抱有侥幸心理和“惜分”思想。如对风险较大的业务,擅自划小危险单位,扩大自留额; 对高风险业务及特大型项目未经报批或分保就先行承保。
承保质量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承保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偏差:一是不验险承保,把不该保的财产保了进来;二是单纯为了完成保费任务,不惜牺牲保险的整体利益,造成财产保险业务质量急剧下降。三是承保与理赔脱节,导致大收大赔的情况。
产品结构不合理。与资产过度集中的风险相对应的就是负债过度集中的风险,而负债过度集中风险则主要体现为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一直以来,我国保险业务相对集中,在非寿险业务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果与集中产品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发生较大变化。就会对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冲击。
信用风险。近年来,各种保险欺诈案件层出不穷,且手段和方式在逐渐技术化和隐蔽化。以车险为例,产险公司每年因车险骗赔多支出约有上亿元。同时还存在因为理赔的原因导致的保险合同双方较大的分歧与误解。一旦出现比较重大的事件加上个别公司不理智的反应以及媒体的炒作,很可能会导致公众对整个产险业的信任危机。
应收风险。应收保费不能如期收回,就会使保费的增长呈泡沫状, 使保险人蒙受不应有的损失。尽管保险人实际未收到保费,但仍要承担保险责任。如果保险责任期满而被保方未出过险,被保方更会拖欠甚至不缴保费。
资产过度集中风险。当保险公司资产高度集中于某一单项资产或某一类别资产上时,资产价值的波动极易给保险公司带来风险。
巨灾风险。目前我国非寿险业的突出问题是费率过低和经营管理粗放。这两个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责任准备金提取不足。随着非寿险业的发展,责任险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由于巨灾风险在国际上再保险基本不可能,而国内的巨灾风险转移机制又没有建立,一旦发生巨灾,一些保险公司可能会立即陷入困境。
在我国保险业日益发展和完善的今天,保险公司依然存在着很多运营风险,如不能有效化解这类风险,必然会给公司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识别和控制保险公司特有的各类风险,仍是我们保险公司信息化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技术使阳光保险的核保效率大幅度提升、系统响应度提高、理赔速度缩短、流
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识别和控制保险公司特有的各类风险,仍是我们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