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建三大平台,辟互联网金融新天地

2016-07-07 15:20:11作者:中国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 王利强 汪湛编辑:金融咨询网
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大潮中,农业银行正抓住变革契机,利用连接城乡、服务三农的基础优势,实现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经营转型和弯道超车。打造“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社交生活服务”三大平台,着力建设快速创新、更易使用、更广覆盖、深度智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作为国内主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之一,在金融互联网化方向独树一帜。截至目前,农业银行各类电子银行产品注册客户总量达6 亿多户,网银、掌银、电子商务年交易笔数合计超百亿笔;电子渠道金融性交易攀升到90% 以上,电子银行业务年收入90 多亿元,居同业第一位。

互联网金融创新突出改变“四度”

  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持续深入发展,“互联网+ 金融”成为了金融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传统电子银行作为线下产品的延展,还停留在将产品功能从线下搬到线上的旧有模式,其产品业态尚未脱离固有的“金融+ 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金融服务的获取方式和服务内容的深刻变革,电子银行的线上替代率已经超过90%,线下网点业务到线上服务的迁移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客户已经从“跑网点”变成了“点一点、扫一扫、摇一摇”,简单的金融互联网化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互联网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和业务创新,已经越过临界点,必将迎来金融领域的根本性变革,我们迫切需要把握“互联网+ 金融”的新思维,深挖客户需求,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新的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副行长林晓轩指出,互联网金融的深刻变革不在于其改变了金融的本质,而在于革命性地改变了金融产品服务的“四度”:创新的速度、使用的易度、覆盖的广度,以及应用的深度。互联网金融极大加快了产品创新速度,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实时互动、体验自然的服务,尊重客户对渠道接入、门户界面、服务内容和信息浏览的自主选择,金融产品的使用门槛越来越低。银行物理网点覆盖不到的地方,只要有互联网的存在,就有金融服务的存在,真正践行了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使大数据应用拉开帷幕,基于云计算、平台化、搜索引擎、海量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对金融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银行实施精准的客户营销、产品定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三大平台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变革

  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大潮中,农业银行正抓住变革契机,利用连接城乡、服务三农的基础优势,实现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经营转型和弯道超车。经过深刻的思考与探索,于2015 年下半年正式制定了互联网金融发展总体规划。当前的重要举措,是面向零售和对公两个市场,紧扣金融、消费和商务等主题,打造“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社交生活服务”三大平台,着力建设快速创新、更易使用、更广覆盖、深度智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见图所示)。

2-1.jpg

  金融服务平台围绕客户为中心,重构农业银行电子银行服务体系、用户和账户体系,整合线上线下产品和服务,优化服务流程,形成个性化定制、电商化服务体验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据规划,至2016年底,个人客户金融服务平台方面,活跃移动个人客户将力争实现大幅增长;对公客户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将形成面向对公客户统一的、个性化定制的、“管家式”的线上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是在农业银行现有的E 商管家、E 农管家的基础上,打造链接农业银行、核心企业、专业市场、分销商、三农服务点和终端消费者的全产业链商务平台,对接农业银行服务的企业、个人客户。利用城市、农村机构网点的线下资源优势,强化对公客户服务,解决好服务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城乡联动、上下游联动、公私联动的商业生态体系。

  社交生活平台依托农业银行丰富的线下商户资源、个人客户资源、网点资源和客户经理团队,打造链接农业银行、商户和个人客户的社交、生活和消费生态圈,在为客户、商户提供信息服务、优惠共享的同时,将金融服务嵌入客户日常生活的高频场景,提升个人客户和商户粘性,同时促进网点转型和有条件网点对周边区域的网格化营销。

  在三大平台建设基础上,突出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特点,农业银行将丰富和完善网络支付、网络融资、投资理财、供应链金融和信息服务五大产品线,依托三大平台实现产品的场景化对接。同时按照充分识别客户、有效激励客户和准确引导客户的要求,破除系统壁垒和信息孤岛,以客户为中心,建立统一客户视图、统一积分体系和统一入口体系。

注重体验、架构创新、数据驱动

  互联网金融三大平台的实现依托于农业银行科技部门强有力的科技产品和技术支撑,意在打造体验统一、服务整合、架构开放、数据共享、弹性运维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

  整合统一展现,重建产品分层,构建易于持续优化的用户体验改进体系。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成为一个产品成功的关键要素。农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建设将着力提升用户体验。首先,统一规划全行的互联网入口布局,整体规划全行网站、APP 和微信等第三方互联网入口,统一平台和产品品牌,提高客户使用我行金融产品的便捷性和一致性。其次,建立统一的客户视图,建立全面反映客户资产状况、消费习惯、风险偏好、信用状况等身份特质的立体画像,奠定精准营销、风险识别和信用服务的数据基础。最后,在框架上,基于软件开发中心多年的技术积累与沉淀,进行一系列标准化整合和流程定制,更好地为互联网金融工程服务。

  构建分布式、服务化、开放化的系统架构,构建银行互联网生态圈。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能让“大象”瘦身,突破传统系统架构的繁杂和低效,跳起互联网金融的舞步,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农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建设中进行了多项创新尝试。首先,从传统的集中式架构转变为分布式集群架构,实现大规模应用系统可伸缩性部署,满足海量用户、高并发的应用需求。其次,从传统的应用间访问转变为基于服务化的访问模式,通过服务的灵活组装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变化,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最后,从传统的封闭式的架构转变为开放的系统架构。通过构建开放平台,打造面向银行体系的互联网生态圈,开放银行的金融、理财、贷款、缴费等基础服务功能,结合第三方公司在流程、场景、内容上的创新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用、更贴合实际的产品服务。

  坚持数据驱动理念,依托大数据平台,打造数据服务航母。在数据化时代背景下,农业银行已初步建成了大数据平台。互联网金融建设更是把对数据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功能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统一数据的建模体系,加深数据的共享程度,拓宽数据的获取途径,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新平台将打通系统间的信息孤岛,以服务化的方式提高数据共享程度,从而为应用平台提供全面、丰富的综合数据增值服务,为反欺诈、营销、风险、决策等领域提供产品基础。

  农业银行拥有数量庞大、覆盖城乡的网点、代理点、客户、商户和产品资源,肩负服务三农的使命,这是区别于互联网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优势和最大特点,而且与互联网金融的“四度”高度契合。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金融全面布局的深化和逐步推进,农业银行着力打造的金融服务的生态融合和场景融合也将落地成型,逐渐形成创新型金融产品、信贷模式、网络支付模式不断涌现、线上线下高效联动、新兴金融业态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