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兴起,在银行业转型发展中,金融科技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百信银行从诞生之初就是一家“建在云上的智能银行”,通过构建智能金融大脑,打造差异化、智能化的竞争优势,为用户提供一人一面的金融服务。
百信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陈龙强
开放共享的IT战略
服务于全行“智能银行即服务”的发展战略需求,结合监管要求,百信银行确立了打造金融级操作系统“智融OS”的IT战略,OS同时蕴含“OpenandShare”(开放和共享)的理念。目标是建立稳定与敏捷并重、AI全流程嵌入的运营模式和IT能力,全面实现对外金融能力输出、聚合服务与极简化场景嵌入能力。
按照设计,“智融OS”由“三大平台+开源社区”共同构成。
(1)开放技术能力平台,提供金融级的技术服务组件及IT基础设施,利于快速形成金融服务能力。
(2)开放金融服务平台,整合业务服务组件,为快速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业务组件支撑。
(3)金融场景创新平台,通过API、SDK、H5等方式,对外进行金融能力输出,构筑开放的能力市场,整合金融与非金融能力,共创金融服务场景。开放金融服务平台和开放技术能力平台为金融场景创新平台供给能力,通过组件拼装及服务组合方式,实现快速业务场景创新。
(4)开源社区,通过构建行外“创新社区”和行内“开源社区”,以开放、共享、互惠互利的方式广泛吸纳行内外场景创新思路、优秀能力成果,形成可持续的场景创新能力和快速迭代能力。
图 智融OS三大平台
未来,百信银行可以将“智融OS”整体打包,进行科技和金融服务输出,如智融OS技术框架、特色业务产品、账户能力、支付能力及风控能力等,打造共享共赢的金融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智能普惠的金融服务。
扁平灵活的IT治理架构
良好的IT治理是IT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百信银行创新采用统一IT治理架构下的IT双线化管理架构,分别设立事业部“小IT”和全行“大IT”的研发组织架构,有效解决了传统银行IT治理架构存在的业务与科技需求理解不一致、研发周期长等痛点。同时兼顾了架构统一管控和科技创新引领的需要,实现科技创新与业务创新双融合。
在管理模式上,百信银行积极借鉴互联网企业扁平化管理模式,将IT研发团队、运维团队、规划与管理团队等统一纳入信息技术部管理,较传统商业银行大幅减少了管理层级和职能类岗位人员编制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IT研发效率。
在IT管控上,百信银行十分重视架构与IT技术方向的管控,积极贯彻落实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要求,成立信息技术委员会,加强全行科技战略规划、科技预算、科技重大项目等科技相关领域的统筹、沟通与协调,促进业务和科技的高效协同。同时,在信息技术委员会下设立信息技术架构委员会、数据治理委员会,进行信息技术架构规划、管控,数据应用与治理以及新技术方向研究,确保统筹有度不偏离。
全云化的IT架构体系
2016年7月,银监会(现为“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白皮书》监管指导意见,把开展云计算应用作为主动实施架构转型的重要手段。百信银行作为创新型互联网银行,积极践行监管指引,在架构规划的初始阶段就明确了整体分布式和去IOE的目标,坚持走开放共享的IT建设道路,兼收并蓄互联网优秀开源成果,体系化打磨安全可控的云金融体系,支持整体技术架构及业务的长远发展。
具体来看,在IT架构上,百信银行采用互联网主流的分布式架构,融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科技和数据双轮驱动能力,构建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DaaS(数据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和BaaS(区块链即服务)的“智能银行即服务”架构体系。在IT建设实施上,采用百度云技术,打造了业界领先的百信私有金融云基础设施,实现了全业务系统分布式架构,为百信银行降本增效和技术开放夯实基础。
1.IaaS层
与百度云联合,采用标准的OpenStack技术,通过对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等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构建了可快速横向弹缩的百信银行私有云IaaS平台,将IT资源供给时间压缩至2分钟以内,有效提升了IT资源的供给速度。
2.PaaS层
基于开源框架的分布式中间件技术,构建涵盖企业级金融网关、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消息队列、分布式数据库等在内的百信银行私有云PaaS平台,封装底层技术细节,使应用开发仅需关注业务逻辑实现,助力快速创新。所有业务应用系统均基于百信银行PaaS云进行了分布式改造,实现了企业级分布式架构,支持弹性扩容,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3.DaaS层
采用Hadoop等开源的大数据技术,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构建企业级共享的数据服务平台DaaS,充分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实现用数据创造效益,用数据驱动创新,用数据洞察风险。
4.SaaS层
采用微服务架构设计理念对应用进行微服务化改造,通过金融网关的服务发现机制进行服务的动态调度,构建支持业务灵活组装的微服务平台SaaS,将产品创新迭代周期缩短至1个月。
智能金融服务的核心目标在于快速简便的共建生态、融入场景,更好地触达用户。基于全云化的架构体系,使百信银行不仅能够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姿态与市场主体有机融合,构建开放、共享、共赢、互惠的金融生态,也极大地缩减了开展创新的成本与周期,为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实时开源的数据基础设施
数据是互联网银行的核心战略资源。对于互联网银行,如何充分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为互联网银行开展智能金融服务提供“能源”,是未来发展上限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相比传统商业银行,百信银行主要通过线上渠道为用户提供产品及服务。数据驱动业务创新成为百信银行快速迭代进化的精髓以及实现智能金融服务的基础。因此,在系统建设初期,百信银行就从数据的采、用、治、控四个方面充分考虑如何落地“数据驱动”,使数据真正成为百信银行的核心能力,成为全行经营决策的“参谋部”。
为实现“数据驱动”战略,百信银行设立大数据部统筹全行大数据平台规划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搭建了完全基于Hadoop生态的云端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支持超千节点的快速扩展。同时,自主研发了流式计算平台AiStream,解决离线大数据和近线大数据实时融合处理等技术难题。
1.实时数据分析能力
相对于离线(T+1)服务,百信银行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分钟级准实时分析服务,为业务人员进行360°客户视图查询、业务统计、客户行为分析等提供服务。流式计算平台则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处理,为构建智能服务、智能账户和智能风控三大核心能力提供数据驱动保证。目前,流式计算平台在消费信贷风险监控项目已成功落地。
2.产品运营优化能力
大数据平台通过采集客户在终端的设备数据、行为数据、偏好数据,结合客户的金融查询、交易数据,结合外部数据源,对客户行为、银行产品进行分析,优化产品运营,提升客户体验。
3.实时风控/反欺诈能力
大数据平台通过监控交易、渠道、产品、用户,对相关数据进行实时、准实时、定时的分析、挖掘,从而识别交易风险,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交易损失。
4.智能营销能力
结合客户金融和非金融数据,对用户进行聚类分析形成客户数字画像,有效甄别优质客户、潜力客户,以及客户消费习惯、风险收益偏好等特征,支持个性化产品方案的制定和推介。
5.海量数据(PB级)数据共享存储能力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整合行内外的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形成百信银行的标签数据,实现全行数据共享。大数据平台具备PB级数据存储、查询等能力,将传统数据仓库“冷备份数据”变成“温数据”。
结语
金融云是智能金融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则是核心驱动力。百信银行领行业之先,通过构建金融云,并以金融云和大数据为基础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在金融场景领域的应用,打造“智能银行及服务”体系,懂用户所想,知用户所需,向用户提供更加智慧贴心的普惠化金融服务。
(作者:百信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陈龙强 百信银行 于浩瀚 李佳 杨坤)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市场和业务的压力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谋求IT服务转型。光大银行认为,股份制
兴业银行“银银合作”针对中小银行推出了一个涵盖业务合作和IT建设的金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