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与展望

2016-10-18 16:29:39作者:兴业银行信息科技部 杜一平编辑:金融咨询网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渐渐与零售业务、公司业务并驾齐驱,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市场监管,统筹建设统一的金融市场信息系统支撑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渐渐与零售业务、公司业务并驾齐驱,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然而由于金融市场业务创新多、变化快,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常常难以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导致一些新兴业务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统计不准确。如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市场监管,统筹建设统一的金融市场信息系统支撑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一方面,它能整合商业银行内部有价值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增强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协作与决策支持能力;另一方面,它实现适应金融市场业务特点的数字化业务管理,提供电子化流程处理工具,可以显著提升业务办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典型的金融市场信息系统应提供统一客户信息管理,电子化作业流程审批,贯穿授信前、中、后的全面风险管理及综合数据管理等基本业务功能。

一、金融市场业务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以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然而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日趋完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以其较低的融资成本,日渐挤压了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基础的生存空间。金融脱媒日渐加剧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正在促使一些商业银行改变原有的业务结构,金融市场业务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兴业银行为例,白1996年起步,其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极其迅速,至今已成为业内翘楚。目前,兴业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在以企业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三大业务为主体的条线专业化经营体系中举足轻重,同业资产/负债在全行资产/负债占比已达到三分之一。

  然而,在经历了扩张性的发展之后,金融市场业务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一方面,在鼓励创新的氛围下,业务模式日益多样化,构造复杂化,存在一定程度脱实向虚的性质,与“实质重于形式,回归业务本质"、“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初衷相背离;另一方面,管理手段和机制的更新落后于业务创新速度,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业务不规范发展,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另外,尽管相对传统信贷业务,金融市场业务风险较低,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转型促使淘汰过剩产能,市场风险逐渐暴露,金融市场业务的风险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二、金融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状况

  尽管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国内金融机构在建设专用的金融市场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却乏善可陈,相对于成熟的信贷系统在零售、企金条线的普遍应用,金融市场条线的专用业务管理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一些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传统的公司信贷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或其他专门交易系统来进行同业客户及业务管理。这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场业务创新速度快,信息系统开发速度落后于业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业务构造复杂,专业性要求高,涉及的交易系统较多,接口标准多样化,建设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去对接野蛮生长的各类交易系统困难较大。尽管如此,对于一些重要且具有普适性的业务要素,建立专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标准化信息的共享能提高各经营机构间的协作能力,可促进营销,协助创新,规避风险,也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自动化的流程处理、数据处理可以提高业务力、理的效率和业务数据分析及报送的准确性。

三、金融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要点

  1、客户管理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四个基本原则中提到,要“认识你的客户、认识你的交易对手"。对于银行而言,客户永远是第一位的,必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管理原则。金融市场业务所面对的客户主要是金融同业客户(机构客户),包括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也包括一些特殊目的载体(SPV),如公募基金、信托计划、理财产品、券商资管计划等,同时涉及一部分企业客户。这些客户在金融市场业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交易对手、担保人、基础资产融资人、证券发行人、信用增级方等,从层级上它们又可以分为集团、法人及分支机构,其中集团客户可用于控制集团层面的业务规模,而法人客户是授信及额度管理的主体,分支机构则常常作为交易行为的参与主体。

  金融市场业务环境中的客户信息管理是相对复杂的,一方面客户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不同的交易系统中,而一些应需建立的交易系统(特别是国外引进的交易系统)对于客户信息的定义有其自身的规则,因此容易出现不同系统各自进行客户信息管理的情况,造成数据不一致、难以统一管理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客户经理在办理业务时对录入的客户信息质量不够重视,常出现重复录入、信息缺失或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客户信息管理模块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首先要确保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客户信息不仅要包含同业客户,也要能够接入企业客户,还应考虑特殊目的载体等具有客户特征的金融载体,纵向要建立层次分明的分级客户管理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其次要确保客户信息的可识别性,这是实现客户信息共享的先决条件,如可以通过组织机构代码或其他类型证件代码作为唯一性标志,辅以对客户名称等关键词的重复判断以保障客户是唯一的;最后为了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管理模式,系统可以考虑支持客户全景分析服务,以客户为轴建立相关信息树,既可以方便查看,也可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分析客户的贡献率及风险状况等有价值信息。总之,统一客户信息管理模式下的金融市场客户信息必须是完整、准确、可识别的,既能在系统问共享,又支持不同层面的数据分析。

  2. 授信额度管理

  金融创新的另一个原则是要求金融机构“认识你的风险”,商业银行的本质是经营风险,而授信额度控制是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金融市场业务结构复杂,穿透性弱,涉及多个主体,如一笔买入返售业务可能涉及融资人、交易对手、增信方等,一笔票据业务可能涉及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等,因而对风控的要求很高。银发[2014]127号文针对金融市场业务的授信管理提出以下要求, “分支机构开展金融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机构统一的金融市场业务授信管理政策,并将金融市场业务纳入全机构统一授信体系,由总部自上而下实施授权管理,不得办理无授信额度或超授信额度的金融市场业务"。监管部门要求金融市场业务系统能够支持统一授信额度管理,在授信端将所有客户纳入统一授信,在用信端做到额度全机构共享,实时占用,避免超额占用。授信额度是针对单一特定客户设定的业务限额,可以从法人层面对客户进行授信,也可以在集团层面进行授信,根据需要可细分至产品层面,针对不同产品类别分别设定产品额度,因而信息系统要实现统一授信必须以统一的客户管理与统一的产品管理为基础;额度具有机构属性,其使用方和拥有方可以分离,使用方可以根据授权或通过申请来使用额度,因而信息系统需要提供额度机构间分配及使用申请及审批的功能。作为控制风险的手段,额度主要用于限制超额交易,系统可通过实时占用来防止由于信息滞后造成的额度溢出,特别是在面对多个下游交易系统时,要做好接口设计以确保额度占用与释放的即时性。另外,额度具有生命周期属性,分为生成、占用、释放、到期四个阶段,系统需做好各个阶段的衔接处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避免阶段间脱节。

  3. 审批流程与作业处理

  为规范金融市场业务,银发[2014]140号文针对业务审批做出了进一步要求,提出“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专营部门对不能通过金融交易市场进行电子化交易的金融市场业务,可以委托其他部门或分支机构代理市场营销和询价、项目发起和客户关系维护等操作性事项,但是金融市场业务专营部门需对交易对手、金额、期限、定价、合同进行逐笔审批,并负责集中进行会计处理,全权承担风险责任。”外部监管和银行内部管理都要求银行业务的办理必须经各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查审批,以授信审批和业务审批为例,前者用于获取客户授信额度,后者用以获得业务办理的许可;严格意义上来说审批流程属于作业处理的范畴,工业上往往通过流水线作业提高作业处理的效率,金融业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当前,一些金融市场条线信息化滞后的金融机构在进行业务审批或授信审批时,还存在线上与线下结合,电子与纸质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先天的低效与不确定性,一方面不同介质与渠道的对接,往往会造成信息的失真或丢失;另一方面,线下纸质媒介的信息传递速度难以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业务申请。全面电子化的审批流程是满足现代银行业务审核审批的有效解决方案,它能够处理数字化的业务信息、支持在线流程审批、拥有多层次可接入渠道,并且实现纸质资料的影像化。业务信息的数字化可提高业务数据管理的精确性和可获取性,便于查询与统计分析;全天候在线处理支持可以提高业务审批的效率,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进行流程办理;高速影像资料上传可以降低文档保存的成本并方便后续调阅。流程审批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平衡,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流程节点控制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组织架构或业务管理办法的变化。另外,在涉及多个有前后关系的流程时必须做好相关业务数据的共享和继承,尽量避免同一数据的重复录入,节省人力资源投入。

  4. 风险管理与数据分析

  金融市场业务的交易对手主要是金融机构,其资信等级比较高,因此相对信贷业务而言风险较小。然而,随着经济进入转型阵痛期,中小企业的还贷压力渐大,一些通过金融市场业务间接进入实体经济的银行资金也面临风险。为了规避、管理这些风险,金融市场信息系统应提供风险预警、风险分类、授信后检查、不良处置等风险管理措施,实现贯穿贷前、贷中、贷后的全面风险管理。风险预警名单管理可以在业务办理的各个阶段提示客户风险;贷后检查报告方便风险管理部门对客户及相关业务进行检查任务分配及管理。金融市场业务覆盖各种不同的细分市场,如外汇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银行间市场等,用于接入不同市场的交易系统也五花八门,面对统一的客户,不同的系统,要对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和管理是十分困难的。然而,无论是从银行内部管理角度出发,还是从外部监管报送出发,都需要对这些分散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因此,金融市场信息系统有必要建设统一的数据集市,将各交易系统的数据汇总至数据集市,一方面可以生成完整的金融市场业务报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挖掘潜在的有用信息,如客户贡献度、市场潜力等。

  综上所述,随着金融市场业务日渐成熟,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实现金融市场条线跨系统、跨部门信息共享与数据利用,挖掘客户价值,提高信息决策支持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办理效率等大有裨益。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业面临巨大的变革,首先,金融行业的牌照藩篱逐渐打破,混业经营在可见的未来可能成为现实,要求金融市场信息系统的服务不能只限于商业银行内部,需要在集团或其他高层级的组织机构层面提供信息共享、服务共享,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数据自由流动,提升机构间协作,为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在技术层面与先进概念接轨,根据需要采用大数据平台以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良好的经济性及高效性;最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边界渐渐向境外拓展,信息系统的设计也要做好全球化、跨语言、多币种的业务支持准备。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