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业转型创新

2013-11-01 12:56:11作者:郭宏伟 编辑:金融咨询网
如果说过去三十多年的中国改革历程是一部“增量改革史”,那么现在已经到了盘活存量、进行结构改革的新阶段。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市场化改革的必经之路,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在走过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路后,中国经济面临的人口红利消失、入世红利减弱、环境约束上升、资源瓶颈凸显等严峻挑战,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呈现中长期下降趋势,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如果说过去三十多年的中国改革历程是一部“增量改革史”,那么现在已经到了盘活存量、进行结构改革的新阶段。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市场化改革的必经之路,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作为中国金融资产主体和货币政策传导主要渠道的商业银行,能否顺利转型、有效创新,关系到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败。

利率市场化是深化金融改革的攻坚口

  市场经济是我们既定的发展方向,而市场机制的核心就是价格机制,资金的价格即利率。根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即政府通过国有银行垄断资金供应,并将这些资金分配给国家优先发展的部门或企业(通常是国有企业);通过利率管制将实际利率压低,向这些部门或企业提供补贴。实践表明,金融抑制在发展中国家起步阶段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其弊端也不断显现。当前,利率管制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一)利率管制导致存款动员难度加大,不利于存款人的利益。由于存款利率上限受到央行的严格管制,商业银行组织存款的价格无法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变化。特别是在存款利率小于CPI的负利率时期,存款纷纷流出银行体系,流向证券市场、货币市场,甚至流向地下钱庄,加速了金融脱媒。为了保“存贷比”、稳市场份额,商业银行揽存大战硝烟弥漫,理财产品层出不穷,银行动员存款难度越来越大,今年6月份银行隔夜拆借利率(SHIBOR)飙升,一度超过13%。存款利率的限制,不仅加大了存款动员难度,而且也不利于保护广大存款人的正当权益。

  (二)利率管制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在利率管制情况下,银行坐拥3%左右的丰厚利差,创新转型的动力不足,在资金配资上产生两个倾向。一方面,在息差保护情况下银行的发展思路是“规模即效益”,信贷资源优先投向大型项目、大型企业,降低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特别是这次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出台的四万亿元投资,带动了数倍的银行信贷投入“铁、公、基”等大项目,并助推了房价上涨,加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由于利率的管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难以覆盖其风险,导致商业银行不愿意向风险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利率管制导致金融二元结构,加剧了经济运行的风险。与很多实施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也存在金融体系二元状态:一边是遍布全国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市场;另一边是区域性的、小规模的小贷公司、典当行、私人钱庄等民间金融组织。这种金融结构至少存在两大隐患:其一,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利差的存在,滋生了投机行为,如一些大企业从银行获得低成本资金后,通过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信托等方式以更高的价格转出去,空手套利。其二,民间金融游离于正规监管之外,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不但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被弱化,而且还埋下了金融稳定的隐患。温州、鄂尔多斯等局部地区的金融动荡已经敲响了警钟。

  因此,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槛,也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措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利率的变化,引导资金流动,进而带动其他生产要素和商品流动,最终优化各类资源的配置,促使宏观经济重新回到均衡发展的轨道。

银行业“三大转型”顺应利率市场化

  在中国市场化即将完成的关键时刻,商业银行传统上“发展靠贷款、贷款促存款”的粗放式经营模式需要进行全面变革与调整。商业银行需要从调整信贷内部结构、优化信贷与非信贷资产结构、完善银行与非银行经营架构等三个层面推进转型,以更好地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

  (一)调整客户结构,从批发银行向零售银行转型,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需求。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款息差开始收窄,单纯依赖做大规模已无法确保盈利的自然增长,不计成本的盲目扩张规模反而可能放大风险。在对大型企业贷款议价能力下降和存款成本节节攀升双重压力之下,银行重点客户必须转向中小企业和家庭个人,进一步提高零售信贷占比,增强风险定价能力,提高贷款的收益率。目前,部分中资银行已在这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如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金融服务等。此外,顺应中国消费升级的汽车金融、信用卡等消费金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银发金融,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使“服务小微企业和居民”从外部政策引导,转化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

 1 2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