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金融科技正深刻重塑金融业态,成为银行促进业务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广东农信系统数据大集中起步较晚、科技力量相对薄弱,业务转型发展面临诸多约束。落后就是动力,差距就是潜力,广东农信抓住金融科技对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致力于建设“数字农信”,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提供科技支撑和引领动力,推动系统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银信金融服务中心总裁 张艳
广东农合机构发展面临的约束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强监管的大势下,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冲击不断加剧,广东农合机构发展面临普遍困境、约束逐渐凸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产品种类和创新不足。大部分农合机构以提供存贷汇服务为主,产品种类有限,创新不足。传统、单一、同质的产品体系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2.客户结构分布不合理。农合机构50岁以上客户占比高达60%以上,核心客群老龄化严重。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和客户精细化管理缺失导致农合机构对年轻、高价值客户缺乏吸引力。
3.风控能力较薄弱。农合机构主要以被动式风险管理为主,缺乏有效工具对风险进行自动、智能化监测、识别、计量、预警和处置,风控能力不足。
4.经营管理水平较粗放。大部分农合机构缺乏精细化管理分析工具,经营决策过度依赖专家判断和追随同业,缺乏数据模型支撑,无法快速对市场变化做出科学准确应对。
“数字农信”战略助推业务转型
2018年,广东农信要全面完成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外在压力和“谋改革、促发展”的内在动力,广东农信科技部门快速响应,主动作为,及时提出“数字农信”战略,并从应用、数据、安全、基础和治理支撑五个方面制定IT体系顶层规划。
图1 广东农信云平台蓝图
按照规划要求,广东农信将大力实施“数字农信”战略,全面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统一客户服务平台、大数据云平台、风险管理平台等,充分发挥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势,为农合机构提供领先的金融科技服务,助力农合机构重塑业务模式和改造业务流程,协助农合机构逐一击破产品、客户、风险、管理等制约业务发展痛点,多维度、多层次支撑业务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
云平台支撑“数字农信”战略实施
1.实施“数字农信”战略面临的困境。实施“数字农信”战略,科技先行。广东农信作为中小规模金融机构,由于科技实力相对薄弱,科技人员储备不足,制约“数字农信”落地实施,主要存在四大痛点。
一是如何满足不同农合机构的差异化需求。广东农信系统内各农合机构互为独立法人,不同机构存在不同的发展诉求和经营特色,且各机构业务规模差异明显,对科技需求也存在巨大差异。如何满足并快速响应农合机构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是实施“数字农信”战略的首要难题。
二是如何实现基础设施统一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实施“数字农信”战略过程中,系统构建存在统筹建设和地方自建两种方式,涉及大量基础设施的投入。假如分别采购、不做统筹管理,势必造成资源重复、利用不足。
三是如何应对互联网业务突发峰值及大数据处理。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是“数字农信”战略的重点,需要合理的架构应对互联网的高并发负载和海量数据处理。
四是开放合作中如何实现外部安全快速对接。在互联网金融生态下,跨界融合、场景共建是银行丰富产品服务的必然手段。银行系统需建立开放、共享的新技术体系,满足外部对接需求,同时保证风险可控。
2.实施云平台策略,有效破解困境。当前,银行普遍使用的传统集中式架构和竖井式的软硬件构建方式已无法满足系统快速应对业务变化的要求。针对比痛点,广东农信将按照敏捷交付、资源统筹、弹性部署、安全开放的要求,大力实施“云平台”总体发展策略,充分发挥云特有的虚拟化、高可用、易扩展、统一纳管、按需服务等优势,有效破解困境,推进“数字农信”战略落地。广东农信将遵循“IaaS、PaaS、SaaS”三层模式建设云平台。
(1)采用业内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构建先进的基础架构云平台。IaaS层实现设施资源池化和服务化,PaaS层为微服务架构和DevOps提供支持,同时构建云管理系统进行多云纳管、统一服务。通过一体化、前瞻性的资源统筹规划、采购、调度和运维,实现基础设施的按需分配、快速交付,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并支撑应用弹性,有效应对互联网高负载场景下的大规模存储和计算需求。
(2)SaaS层,结合微服务架构打造分布式云应用,对外输出服务组件,支持农合机构调用服务构建特色应用,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同时,建立云服务运营平台,实现统一的服务目录管理,支持服务快速开通受理、合作伙伴管理、服务管控和服务计量,满足业务灵活开放的需求。
云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农信”战略落地
1.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云平台蓝图规划。基于从传统IT向云转型的发展策略,广东农信在业务层面对云平台进行了蓝图规划和描绘。按照开放、合作的总体思路,以构建安全、弹性的IT架构和治理模式为主线,以“搭场景、拓服务、导流量、获数据”为目标,全面整合资源,打造云服务生态。广东农信的云蓝图中,包含金融云和行业云。
(1)金融云侧重于“云化”传统金融服务及相关场景化服务的过程,主要涉及既有应用、数据、安全和基础架构的“云化”,旨在运用分布式、服务化技术提升IT响应能力,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稳定、丰富的服务。
(2)行业云则更加侧重跨界、开放的理念,强调与第三方资源整合,打造面向细分领域的行业应用,利用银行科技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持,将金融服务深度渗透企业生产经营场景,提升对行业客户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和数据洞察能力。
金融云与行业云将形成互补之势,共同打造相互依存、相互引流、服务融合的广东农信生态体系。
2.以规划蓝图为指引,大力推进云平台建设。
(1)中间业务成功上云,全面推广“云化”改造。中间业务类目繁多且不同地区间特色差异巨大,中间业务需求的建设是长期以来的痛点和难点。因此,广东农信以中间业务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和实践“云化”改造。
过去在中间业务系统的建设上,广东农信主要采用传统集中式架构,对不同农合机构的差异化需求分散开发了包含不同业务逻辑的大量系统和接口,加剧了系统架构的复杂性。事后回顾,不同中间业务间实际上存在许多通用组件,如缴费与充值类业务,均存在签约、批量、对账等功能模块,但未能有效整合复用,导致重复建设、需求响应慢。
因此,本次构建中间业务云平台,主要基于“微服务”理念,从业务视角出发对中间业务进行了全面的服务化梳理,将公共功能抽象沉淀,形成可复用的标准业务组件,并区分公有、私有组件,由省联社统一提供全系统共享的公有组件,并允许各农合机构提供具有特色业务逻辑的私有组件,通过公有、私有组件组装的方式满足机构的个性化需求。并引入华为云方案及轻量级容器技术,同时结合服务治理、服务编排规范化服务管理体系,使中间业务具备快速构建、灵活部署的能力,大幅提升中间业务需求交付效率。
图2 广东农信中间业务产品微服务架构及云平台
以中间业务成功“上云”为参考,未来针对其他业务尤其是不同农合机构间需求差异大的系统如CRM、绩效管理等,广东农信将持续实践“云化”改造,以平台化、服务化为原则,全面推广企业级分布式应用和微服务架构,提升对特色业务的支撑,巩固“数字农信”内涵。
(2)牵手阿里云,加速建设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2017年12月,广东农信与阿里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拉开“数字农信”建设的新篇 章。通过借鉴、引入阿里成熟的“技术、模式、资源”,结合农信在传统金融深耕多年的经验,形成优势互补。
一是技术层面,依托阿里的互联网架构和大数据解决方案,结合云平台蓝图规划,广东农信将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提升数据分析运营能力。
二是模式层面,借鉴阿里“大中台、小前台”理念,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将采用业务与平台分离的模式,抽象公共业务组件形成互联网金融中台能力中心,实现服务的灵活复用和开放共享,支持业务敏捷交付、快速创新。并且与大数据中台统筹规划,支持数据驱动。
三是资源层面,借力阿里专家经验和智力资源,对技术架构进行合理把控,形成适合广东农信的互联网架构规范。同时基于阿里完整的技术体系,大力推广平台化开发模式,强化互联网、大数据自主研发能力,为业务创新提供保障。
以行业领先企业为标杆,牵手阿里云,充分借鉴“互联网巨头”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丰富了“数字农信”的内涵。未来广东农信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继续加强与金融科技领先企业的合作,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
广东农信将把握科技引领业务转型的重要契机,坚定不移实践“数字农信”战略,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全新的IT技术架构,保障数字化战略顺利落地,推动辖内农合机构服务水平、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
市场和业务的压力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谋求IT服务转型。光大银行认为,股份制
兴业银行“银银合作”针对中小银行推出了一个涵盖业务合作和IT建设的金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