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双速IT”战略激发创新潜能

2016-11-09 16:21:43作者:包商银行渠道管理部总经理 王双洋编辑:金融咨询网
银行本身陈旧的规章制度、流程,往往导致创新的业务无法在最佳的时机推出市场。如何改变现况?许多银行己经开始制定或实施“双速IT”战略,既有为快速交付而设计的专项高速IT能力,同时也保留了原有经过优化、能够支持传统业务运营的IT能力。

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正面影响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普遍认为传统银行的发展空间受到束缚。但从另外的角度看,利率市场化下的政策松绑,同时容许市场的充分竞争,有利于大产品创新,各家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产品服务的创新,如:差异化的产品定价、细化的客户分层服务等;简化和减少产品数量,着重几个最有优势的拳头产品。与此同时,银行必须放弃以功能多、复杂才是好产品的思维,避免闭门造车,更贴近客户的真正需求,切忌为了创新而创新。

作者编辑-1.jpg

  近三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金融抑制带来的普惠金融供给不足得到释放,可见其空间巨大。银行应该改变策略,因应市场的需求加大普惠金融的发展步伐。利用高科技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开展的低门槛金融服务,触达更多的客户。同时,学习互联网公司扁平化的管理架构、端到端的产品运营、团队文化建设等长处,千万别盲目抄袭“互联网思维”;加快内部数字化战略制定和执行的进度,更多推动流程优化再造及自动化项目落地以提高工作效率;对渠道进行服务模式升级,实现全渠道协同,让客户在网点、ATM和移动端等各个渠道间自由穿梭,无缝衔接。切忌堆砌冷冰冰的高科技设备,这样既浪费资源又不会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双速IT战略

  要实现上述的业务和构想,强大的科技基础建设和快速的科技支持必不可少。可是现实是中小银行的科技技术力量普遍不强大,而且严重依赖服务提供商,造成银行无法掌控核心技术和功能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无法提供差异化服务,突出区域性特色。加上传统的IT架构难以满足产品创新所需的陕速测试、试错、学习、调适以及迭代的需求。银行本身陈旧的规章制度、流程,往往导致创新的业务无法在最佳的时机推出市场。如何改变现况?许多银行己经开始制定或实施“双速IT”战略,既有为快速交付而设计的专项高速IT能力,同时也保留了原有经过优化、能够支持传统业务运营的IT能力。

  所谓“双速IT”,就是两种IT速度并存(如图1所示),第一种速度是相对较快的,主要是渠道类的系统、业务规则可以随时调配的系统、市场时效性敏感的系统,如开户、授信流程、产品定价、产品配置、顾客信息等,也包括端核心系统的部分组件。第二种IT速度相对较慢,指的是核心银行业务系统,此部分系统的业务规则不经常变动,同时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不能随意变更改动。

图片4.jpg
图1 双速IT示意图(来源:麦肯锡)

  要实现“双速IT”,必须搭建有别于基础架构的独立“快速架构”,其目的是透过快速的架构获得上线速度和较高的再利用率。图2展示了快速架构与基础架构分别同时建构服务总线联接两种不同架构的示意图。此部分的技术特点是模块化且非常灵活,以便进行快速运作,例如在数天内开发、部署新的微服务,或在短时间内给客户带来动态、个性化的网页。

图片5.jpg
图2 快速架构与基础架构并存示意图(来源:麦肯锡)

  只有在实现了“快速架构"的前题下,银行才能实现轻量级微服务的实时上线和下线机制,减少产品及避免资源浪费,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如图3所示。

图片5.jpg
图3 快速架构前提下的市场反应(来源:麦肯锡)

敏捷文化是双速IT成功的基础

  “双速IT”成功的秘诀主要在于采用了Devops(Dvelopment和operations的组合)、持续交付以及敏捷开发中倡导的测试学习法。测试学习法包括自动化、监控、共享以及协作,能将过去相互孤立的职能及流程统一到快速发展、产品导向的文化之中。同时通过产品经理制,实现产品端到端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了资源的快速重新配置。要推行这样的文化,银行可以从以下四大关键领域着手。

  外部导向:通过与客户、技术提供商以及供应商进行小范围合作而获益;

  风险偏好管理:随着社会发展步伐加快,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必须平衡风险尽早果断作出决定;

  测试并学习:通过快速向市场推出产品来进行学习、跟踪以及做出反应,然后权衡利益,收集消费者反映,不断改善;

  内部合作:营造合适的氛围,让团队团结在一起,共同进行实验、修改以及创新。

结束语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互联网金融的正面挑战正好是传统银行自我变革的好时期。银行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切忌盲目跟随互联网金融,为了创新而创新或者是口号式的创新。应该做好数字化、体制、机制、文化转型,尽快建构“双速IT”。通过实践“双速IT”,银行可以迅速创新,持续交付、快速上线和下线产品、与客户保持互动以修正产品,快速改善客户体验,同时使银行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找到一些新的技术发展方向,获取新的能力,实现新的创新。

(文章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