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捷搜索
  • 全站搜索

超市银行的发展与挑战

2013-05-20 12:49:13作者:北京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运行管理部 蔡宁伟编辑:
超市银行在发达国家早已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它融合了混业经营、品牌延伸、品牌混淆、便利性构成等多种运营、营销和管理概念,但在中国超市银行的出现似乎还很远。

当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Wal-Mart)、家乐福(Carrefour)、百盛(Parkson)、麦德龙(Metro)、百安居(B&Q)、欧尚(Auchan)、伊滕洋华堂(Ito Yokado)、易初莲花(Lotus)、易买得(E-Mart)等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当中国本土的华联、联华、华润、万佳、物美、国美、苏宁、大商、乐购、好又多、铜锣湾等连锁机构开始四处扩张之时,银行业仍然相当冷静,超市银行的出现似乎还很远。但是,在发达国家,超市银行早已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一、 超市银行的源起

        超市银行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它融合了混业经营、品牌延伸、品牌混淆、便利性构成等多种运营、营销和管理概念。开始,美国银行界尝试到零售业中求发展,都不太成功。上述因素整合不利曾在尝试初期使美国老牌的希尔斯公司(Sears Corporation)混乱不堪,并摧毁了Petloversbank.com和其他网上类似业务。

        从地域分布上看,超市银行在美国西南部居多,此后逐渐向东北部延伸。在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富国银行(Wells Fargo)已建立了拥有700多家支行和商店网点的超市银行网络,为全美之最。从20世纪90年代起,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开始出现众多超市银行,并延伸到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一般都聚集在大城市或城市群中。

        从介入规模上看,大中型银行首先尝试,利用“强强合作”快速布局;中小银行则持续跟进、量力而行。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等巨头也拥有200多家超市银行网点;五三银行(Fifth Third Bank)、新世纪银行(New Century Bancorp,NCBC)、国民银行(Nation Bank)等大中型银行也相继建立了小规模的网络;太阳信托银行(Sun Trust Bank)、芝加哥第一联邦银行(First federal of Chicago)、明星银行(Star Bank)、密歇根国民银行(Michigan National Bank)等中小银行正在进行同样的尝试。

        从整体数量上看,1971年,美国仅有5%的银行网点坐落在杂货店或超级市场(以下简称“超市”)中。1994年,全美各地已有1500多家超市银行,并以每年500家的速度增长。1999年,这一数字超过了8000,约占所有银行网点数的13%。此后,这一数字降到约6500,许多机构如福力特波士顿金融公司(Fleet Boston Financial)等先后离开了这一行业。如今,美国只有少量大型机构继续支持超市银行等室内分支策略。美洲银行、富国银行等巨头已通过独立网点拥有了健全的有形交易能力,而超市网点仅提供额外的地理覆盖。而罗德岛国民银行(Citizens Bank of Rhode Island)和TCF金融(TCF Financial Corporation)等认为:超市网点在其区域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策略。

        从客户定位上看,超市银行大多定位多在都市的年轻客户,特别是专职人士和双职工夫妇。他们的时间大多比较紧张,往往下班后传统银行分支行已经或即将停止营业,同时,去超市集中采买几乎成为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

        从经营主体上看,对于已经或准备开发超市银行的银行或超市等机构而言,目标定位在大众化产品的银行进入超市银行范畴往往特别成功。其中,在销售简单廉价的服务上,超市银行网络显示出有效的价格、地缘、时间和效率优势。采取这种经营方式,可能是延续银行经营的传统,如美国南方银行(Black South);也可能是战略转变的结果,如新世纪银行(NCBC)。

        从服务内容上看,20世纪70年代,超市银行主要替客户兑换支票,获利甚微;80年代,增加了存款等业务,经营稍见活跃;90年代后,超市银行已经可以提供全套金融服务,从支票兑换、存款到提供共同基金和养老基等,与一般分支银行无二,但其业绩却高出一般营业网点的3-4倍。

        从服务方式上看,超市银行设超市在内,其职员不再西装革履,坐在高高的柜台后面,而是在超市的过道间徘徊,积极帮助超市的客户了解和购买银行产品,并即刻提供便捷服务,送上电子表之类的小礼品。超市银行的出现,令处事严谨的传统银行服务耳目一新,其业绩又高于普通网点,特别是令客户备感亲切和方便,故而深受客户的欢迎。

二、超市银行的演变

        从超市银行的所有权归属视角来看,它实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起初,超市银行实际是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设在超市的营业网点,当中既有美国著名大银行,也包括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信用合作社。其所提供的独特促销术的确带有“超市”的色彩,诸如提供特别为期2天的特别低息贷款,在圣诞节向客户送火鸡,在情人节向客户送玫瑰花和“可转让定期存单”服务等,平时向客户赠所在超市的购物减价优待券等,都不失为行之有效的促销手段。

        获得理想的超市伙伴是超市银行成功的关键。富国银行和美洲银行主宰了美国加州市场,几乎排斥了所有新的超市银行的进入。在其他地方,许多吸引人的市场也被迅速占领。比如,在美国亚特兰大市(Atlanta),克罗格超市(Kroger)同国民银行、公共超市(Public) 同太阳信托结成了合作伙伴。而美洲银行则选择“单一型”战略,它只与美洲商店公司(America Store)发展单一伙伴关系。美洲商店在加州经营幸运商店(Lucky Store),在伊利诺伊州(Illinois)经营朱维尔-奥斯克商店(Jewel-Osco),每个店铺几乎都有美洲银行的网点和ATM机。富国银行则采取“多重型”的不同战略,和加州四家连锁店合作,分别是罗福斯(Ralph’s)、万斯(Vons)、喜互惠(Safeway)和艾伯森(Albertsons)超市,它相信多重关系能使自己挑选最好的地点,开设更多的网点。

        据测算,理想的超市应该有60000-75000平方英尺(约合5500-7000平方米)大;足够新,不需花费昂贵代价重新装修;交通便利,能够吸引大量新顾客;购物者经常光顾超市,可能在那里进行金融交易;可以签订长期租赁协议和租率,以“团购”的形式规避租金上涨的风险,平均每月每平方英尺租金为70-90美金。当然,现在还需考虑因次债危机等导致房价下跌的风险,而后,随着握有大量渠道和客户资源的超市的觉醒,他们决定自己开设银行——这无疑对传统商业银行后成巨大挑战。1997年,英国超市特易购(Tesco)和桑斯博里公司(Sainsbury)侵入消费金融(Retail Banking)领域的活动证实很成功。这说明在特定区域,零售品牌也可以成功地实现从消费品向消费金融的转变。目前,英国的超市银行正在向着实现客户数量逾千万的目标迈进。决定超市银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银行与其潜在超市伙伴市场能力的比较,这将决定如何分享创造的价值。按照超市银行市场地位的强弱,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扫码即可手机
阅读转发此文

本文评论

相关文章

频道最近更新

频道热门文章